DB15/T 3360-2024饲草大麦裹包青贮技术规程深度解读及实践应用分析
《DB15/T 3360-2024 饲草大麦裹包青贮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分析》一文对最新规程进行详细解读,分析了大麦裹包青贮技术的关键要点,包括原料选择、处理、裹包及储存方法,旨在提高饲草利用率,促进畜牧生产。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饲料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已成为提升畜牧业生产效率的核心,大麦,作为关键的饲料作物,其青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我国正式发布了DB15/T 3360-2024《饲草大麦裹包青贮技术规程》,本文旨在对这一规程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深远意义。
DB15/T 3360-2024《饲草大麦裹包青贮技术规程》概述
DB15/T 3360-2024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大麦裹包青贮的行业标准,旨在对大麦裹包青贮的生产流程进行规范化,以提升青贮饲料的品质和利用率,该规程详细规定了大麦裹包青贮的技术要求、质量标准以及检验方法等关键内容。
规程的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大麦裹包青贮的整个生产链,包括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环节。
技术要求
- 原料要求:大麦原料需新鲜、无霉变、无病虫害,水分含量应控制在65%以下。
- 裹包材料:裹包材料需具备优良的密封性能,耐酸碱、耐腐蚀。
- 裹包工艺:裹包过程中应确保大麦原料均匀分布,避免分层。
- 青贮发酵:青贮发酵温度控制在35-45℃,发酵时间不少于30天。
质量标准
- 外观:青贮大麦应呈绿色或黄绿色,无霉变、无污染。
- 水分:水分含量应控制在65%以下。
- 酸度:pH值应控制在4.2-4.6之间。
- 营养成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等营养成分应符合国家饲料质量标准。
检验方法
- 外观检验:通过肉眼观察青贮大麦的外观。
- 水分测定:采用烘干法测定水分含量。
- 酸度测定:采用滴定法测定pH值。
- 营养成分测定:采用化学分析法测定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等营养成分。
规程的实际应用意义
提高饲料利用率
DB15/T 3360-2024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提升大麦裹包青贮饲料的品质,从而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畜牧业生产成本。
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规范大麦裹包青贮技术,有助于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减少饲料浪费,保护生态环境。
提升产业竞争力
我国畜牧业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DB15/T 3360-2024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我国畜牧业产品的质量,提升产业竞争力。
DB15/T 3360-2024《饲草大麦裹包青贮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我国大麦裹包青贮生产提供了技术规范,对提高饲料质量、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中,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生产,确保大麦裹包青贮饲料的质量,为我国畜牧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