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5887-2024标准深度解析,板栗幼树拉枝刻芽技术规范实操指南
《DB13/T 5887-2024》标准详细解读了板栗幼树拉枝刻芽技术规范,包括实施要点,该标准旨在指导板栗种植者科学管理幼树,提高板栗产量和品质。
随着我国板栗产业的蓬勃发展,板栗产量逐年递增,已成为我国林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升板栗产量与品质,推动板栗产业的持续繁荣,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联合起草了DB13/T 5887-2024《板栗幼树拉枝刻芽技术规范》,本文旨在对这一标准进行深入解读,并剖析板栗幼树拉枝刻芽技术的关键实施要点。
DB13/T 5887-2024 标准概览
DB13/T 5887-2024 是由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机构共同编制的省级地方标准,于2024年正式发布,该标准明确了板栗幼树拉枝刻芽技术的相关术语、技术要求、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旨在引导种植户和林业技术人员科学、规范地开展板栗幼树拉枝刻芽工作。
板栗幼树拉枝刻芽技术规范解读
术语与定义
- 拉枝:指将板栗幼树的枝条按照特定角度和方向牵引,使枝条生长方向与树冠结构相协调。
- 刻芽:指在板栗幼树的枝条上,利用刀片或刻芽器等工具对芽眼进行刻伤,以刺激芽眼萌发新枝。
技术要求
- 拉枝角度:板栗幼树拉枝角度通常为45°~60°,有利于枝条生长和树冠通风透光。
- 枝条配置:拉枝时需注意枝条间的距离和角度,避免枝条过于密集或交错。
- 刻芽时间:刻芽一般在春季萌芽前进行,选择生长势良好的枝条进行操作。
- 刻芽方法:刻芽时,在芽眼上方1~2毫米处刻伤,深度不宜超过芽眼直径的1/3。
操作方法
- 拉枝:拉枝前,将枝条从母枝上剪下,使用拉枝器调整至所需角度,并固定在拉枝架上。
- 刻芽:使用刀片或刻芽器在芽眼上方1~2毫米处刻伤,注意避免伤及芽眼。
注意事项
- 拉枝和刻芽操作需轻柔、均匀,防止损伤枝条。
- 拉枝和刻芽后,及时涂抹愈合剂,预防病菌感染。
- 根据板栗幼树的生长状况,适时调整拉枝角度和刻芽方法。
板栗幼树拉枝刻芽技术实施要点
- 选择适宜品种:挑选生长势强、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板栗品种。
- 规划树形:根据板栗品种特性和生长习性,设计合理的树形,如自然形、圆头形等。
- 适时操作:在板栗幼树生长过程中,根据树形和生长状况,适时进行拉枝和刻芽。
- 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防治,确保板栗幼树健康成长。
- 观察记录:在实施板栗幼树拉枝刻芽技术过程中,密切关注枝条生长情况,及时调整技术措施。
DB13/T 5887-2024《板栗幼树拉枝刻芽技术规范》为我国板栗产业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支持,通过合理实施板栗幼树拉枝刻芽技术,有助于提升板栗产量与品质,推动板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