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718-2017标准深度解析,鸡腿菇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与应用

团体标准 601
本标准解读详细介绍了DB36/T 718-2017无公害鸡腿菇栽培技术规程,包括品种选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旨在指导农户实现鸡腿菇的无公害生产,提高产品品质和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无公害农产品逐渐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鸡腿菇,作为一种富含营养、口感极佳的食用菌,其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日益受到关注,我国首个专门针对鸡腿菇无公害栽培的行业标准——《无公害鸡腿菇栽培技术规程》(DB36/T 718-2017)应运而生,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探讨其在鸡腿菇栽培中的实际应用。

DB36/T 718-2017标准深度解析,鸡腿菇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与应用,DB36/T 718-2017标准深度解析,鸡腿菇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与应用,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DB36/T 718-2017标准概述

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主导制定的DB36/T 718-2017《无公害鸡腿菇栽培技术规程》于2017年正式发布,该标准详细规定了无公害鸡腿菇的生产环境、品种选择、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产品包装、运输和销售等环节的要求,旨在提升鸡腿菇的品质与安全性,确保消费者的健康。

无公害鸡腿菇栽培技术规程要点

生产环境

无公害鸡腿菇的生产环境需满足以下条件:

  1. 选择通风、透光、排水良好的场地,远离污染源。
  2. 定期对场地进行消毒,保持清洁卫生。
  3. 确保空气、土壤、水源等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

品种选择

选择优质、高产、抗病、适应性强的鸡腿菇品种,如‘湘鸡腿菇’、‘金福鸡腿菇’等。

栽培技术

  1. 播种前对菌种进行消毒处理,确保菌种质量。
  2. 采用层积法或堆肥法准备基质,确保基质营养丰富、透气性好。
  3. 播种后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促进菌丝生长。
  4. 适时进行出菇管理,包括通风、保湿、光照等。

病虫害防治

  1. 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降低病虫害发生率。
  2. 合理使用农药,确保残留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标准。

产品包装、运输和销售

  1. 产品包装应使用环保材料,避免污染。
  2. 运输过程中保持产品新鲜,避免碰撞、挤压。
  3. 销售时,提供合格证明,确保消费者权益。

DB36/T 718-2017标准的应用

提高鸡腿菇质量

严格执行DB36/T 718-2017标准,确保鸡腿菇的品质和安全性,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促进产业发展

该标准为鸡腿菇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持,有助于推动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保障消费者权益

通过无公害鸡腿菇的生产和销售,保障了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DB36/T 718-2017《无公害鸡腿菇栽培技术规程》的制定与实施,对于提高鸡腿菇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生产中,应严格按照该标准进行栽培,以确保消费者能够享受到健康、美味的鸡腿菇,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标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的无公害栽培意识,促进我国鸡腿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