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741-2007标准深度解析,翘嘴红鲌池塘养殖无公害食品技术规程全解
《DB34/T 741-2007标准解读》详细解析了翘嘴红鲌池塘养殖无公害食品技术规程,旨在指导养殖户实现高效、环保的养殖过程,确保产品安全、优质,该规程涵盖了养殖选址、水质管理、饲料投喂、病害防治等多个方面,为养殖户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养殖技术规范。
随着我国渔业生产的迅猛发展,水产品在民众日常饮食中的地位愈发显著,为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我国陆续出台了多项渔业行业标准,DB34/T 741-2007《无公害食品 翘嘴红鲌池塘养殖技术规程》是我国专门针对翘嘴红鲌池塘养殖制定的一项关键标准,本文旨在对该标准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翘嘴红鲌池塘养殖从业者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指导。
标准背景
DB34/T 741-2007《无公害食品 翘嘴红鲌池塘养殖技术规程》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负责管理,旨在规范翘嘴红鲌池塘养殖的生产流程,确保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提升养殖经济效益。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翘嘴红鲌池塘养殖的全过程,涵盖养殖环境、种苗选择、饲料投喂、病害防治、水质管理等多个方面。
养殖环境
- 池塘选择:应选择水源充沛、水质优良、交通便利、避风向阳的池塘进行养殖。
- 池塘建设:池塘面积宜在1-10亩之间,水深控制在1.5-2.5米,底质以沙质或泥沙质为佳。
- 水质要求:pH值保持在6.5-8.5之间,溶解氧含量需在5mg/L以上,氨氮含量应低于0.2mg/L,亚盐氮含量应低于0.1mg/L。
种苗选择
- 种苗来源:选择健康、无病害、生长状况良好的翘嘴红鲌种苗。
- 种苗规格:种苗体长应在3-5厘米之间。
饲料投喂
- 饲料选择:选用优质、易消化、营养均衡的饲料。
- 投喂方式:根据翘嘴红鲌的生长阶段和摄食习性,合理调整饲料种类和投喂量。
病害防治
- 预防为主:加强养殖环境的消毒,定期检测水质,及时发现并处理病害。
- 治疗措施:针对不同病害,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使用药物、生物防治等方法。
水质管理
- 定期更换水源:保持池塘水质新鲜,减少有害物质积累。
- 合理使用增氧设备:根据水质变化,适时开启增氧设备,确保水体溶解氧充足。
标准实施与监督
- 养殖者应严格按照本标准进行养殖生产,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 各级渔业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养殖者的指导和监督,确保标准的有效实施。
- 对违反本标准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DB34/T 741-2007《无公害食品 翘嘴红鲌池塘养殖技术规程》为翘嘴红鲌池塘养殖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养殖者应认真执行该标准,提高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安全,为我国渔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通过本文对DB34/T 741-2007标准的解读,希望养殖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翘嘴红鲌池塘养殖无公害食品技术规程,从而提高养殖效益,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