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食味品质评价关键解读,DB32/T 1762-2011标准剖析与实施策略

团体标准 601
《DB32/T 1762-2011标准解读》着重阐述了稻米食味品质评价的重要性,并详细介绍了其实施方法,该标准旨在提升稻米品质,通过科学评价方法,确保消费者能享受到更佳的口感体验。

随着我国稻米产业的持续进步,稻米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品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饮食健康与餐桌安全,为了规范稻米食味品质评价,提升稻米质量,我国正式颁布了DB32/T 1762-2011标准,本文旨在对这一标准进行深入解读,探讨稻米食味品质评价的重要性及其具体实施方法。

DB32/T 1762-2011标准概述

DB32/T 1762-2011标准是我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地方标准,专注于稻米食味品质评价,该标准详细规定了稻米食味品质评价的方法、评价指标以及等级划分,旨在为稻米的生产、加工、销售及消费者提供科学、可靠的评价依据。

稻米食味品质评价的重要性

  1. 提升稻米质量:稻米食味品质评价有助于识别和选拔优质稻米品种,从而提升稻米整体品质,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稻米的需求。
  2. 保障消费者权益:通过评价稻米食味品质,消费者能够了解稻米的口感、香气、持久度等特性,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3. 推动稻米产业发展:稻米食味品质评价有助于推动稻米产业向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方向发展,增强我国稻米在市场的竞争力。
  4. 规范市场秩序:该标准有助于规范稻米市场秩序,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护消费者权益

稻米食味品质评价实施方法

  1. 样品采集:从稻米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采集样品,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2. 评价指标:依据DB32/T 1762-2011标准,评价指标包括外观、气味、口感、口感持久性等。
  3. 评价方法:采用感官评价法,邀请具备专业知识的评价人员进行评价。
  4. 评价等级划分:根据评价指标得分,将稻米食味品质划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
  5. 结果判定:根据评价结果,对稻米进行等级划分,为消费者提供参考。

DB32/T 1762-2011标准为稻米食味品质评价提供了科学、规范的依据,通过实施该标准,有助于提升我国稻米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推动稻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应加强标准宣传和培训,提高稻米食味品质评价的普及率,为我国稻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深入理解DB32/T 1762-2011标准,切实提高稻米食味品质评价水平,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健康的稻米产品,是我们共同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