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标准引领,DB44/T 2655-2025助力鳜鱼健康养殖迈向标准化新里程
《DB44/T 2655-2025 鳜免疫操作技术规范》发布,标志着鳜鱼健康养殖进入标准化新阶段,为养殖户提供科学免疫指导,保障鳜鱼养殖质量和产量。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鳜鱼作为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其养殖规模持续扩大,为了提升鳜鱼养殖的产量与品质,确保水产品安全,我国最新发布的DB44/T 2655-2025《鳜鱼免疫操作技术规范》应运而生,本文将深入解析该规范的核心内容,旨在为鳜鱼养殖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背景与意义
DB44/T 2655-2025《鳜鱼免疫操作技术规范》由我国省级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牵头,联合多家科研院所及养殖企业共同编制,该规范的制定旨在规范鳜鱼免疫操作技术,提升养殖效率,降低疾病发生率,确保水产品质量与安全。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鳜鱼养殖全周期,涵盖苗种、成鱼、亲本等不同生长阶段的免疫操作。
免疫程序
- 苗种免疫:根据苗种来源、养殖环境、疾病流行情况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免疫计划,通常包括苗种入池前、入池后、分池后的免疫。
- 成鱼免疫:根据成鱼生长阶段、养殖环境、疾病流行情况等因素,制定免疫计划,一般包括春秋两季的强化免疫和日常的预防免疫。
- 亲本免疫:根据亲本繁殖季节、养殖环境、疾病流行情况等因素,制定免疫计划,通常包括繁殖前、繁殖后的免疫。
免疫疫苗
- 疫苗选择:选择符合国家规定、质量合格的疫苗,确保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疫苗使用: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疫苗失效。
免疫方法
- 注射免疫:采用肌肉注射、皮射等方法进行免疫。
- 口服免疫:采用口服疫苗进行免疫。
- 浸泡免疫:将疫苗稀释后,将鳜鱼浸泡在疫苗溶液中。
免疫后观察与处理
- 观察反应:免疫后,密切观察鳜鱼的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 加强饲养管理:免疫后,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鳜鱼的抗病能力。
- 抗体水平检测:免疫后,定期检测鳜鱼的抗体水平,确保免疫效果。
实施与推广
- 宣传培训: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养殖者对免疫操作技术规范的认识。
- 制度建立:建立健全免疫操作技术规范制度,确保规范的实施。
- 行为查处:加强对违反规范行为的查处。
- 技术推广:积极推广免疫操作技术规范,提升我国鳜鱼养殖水平。
DB44/T 2655-2025《鳜鱼免疫操作技术规范》的发布,为我国鳜鱼养殖提供了标准化、规范化的免疫操作指导,通过实施该规范,有望提高鳜鱼养殖的产量与品质,降低疾病发生率,保障水产品安全,希望广大养殖者认真学习、严格遵守规范,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