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消毒技术规范深度解析,DB33/T 2480-2022,守护养猪业安全防线

团体标准 602
《DB33/T 2480-2022 猪瘟消毒技术规范解读》为养猪业提供消毒技术指导,从源头筑牢防线,保障猪只健康,助力行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动物疫病的频发,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作为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对全球养猪业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我国自2022年起,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猪瘟的传播,正式发布了《猪瘟消毒技术规范》(DB33/T 2480-2022),旨在为养猪企业提供一套科学、规范的消毒操作流程,保障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范,以帮助广大养猪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猪瘟消毒技术规范深度解析,DB33/T 2480-2022,守护养猪业安全防线,猪瘟消毒技术规范深度解析,DB33/T 2480-2022,守护养猪业安全防线,2022,技术规范,2018,第1张

规范背景

2018年猪瘟传入我国以来,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有效控制猪瘟的传播,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消毒作为预防猪瘟传播的重要手段,其效果直接关系到养猪业的安危。《猪瘟消毒技术规范》的发布,为养猪业消毒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我国养猪场、屠宰场、运输车辆、饲料加工企业等与养猪业相关的单位,以及从事猪瘟消毒工作的专业人员。

消毒原则

  1. 预防为主,综合防控:在养猪业生产过程中,应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原则,采取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消毒方法,确保养猪业安全。
  2. 针对性消毒:根据不同场所、不同环节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提高消毒效果。
  3. 定期消毒:养猪场、屠宰场等场所应定期进行消毒,确保不留死角。

消毒方法

  1. 物理消毒:包括高温消毒、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等。
  2. 化学消毒:包括氯化物消毒、过氧化物消毒、醇类消毒等。
  3. 生物消毒:包括生物酶消毒、生物膜消毒等。

消毒剂选择

  1. 消毒剂种类:应根据消毒对象、消毒场所、消毒效果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2. 消毒剂浓度:严格按照产品说明和规范要求,确定消毒剂浓度。
  3. 消毒剂作用时间:根据消毒剂种类和浓度,确定消毒剂作用时间。

消毒效果评价

  1. 消毒效果监测:定期对消毒效果进行监测,确保消毒效果达到要求。
  2. 消毒效果评价:根据消毒效果监测结果,对消毒工作进行全面评价。

规范实施与培训

实施与监督

  1. 养猪场、屠宰场等场所应按照规范要求,建立健全消毒制度,明确消毒责任。
  2. 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加强对消毒工作的监督,确保规范得到有效实施。

培训与宣传

  1. 加强对养猪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消毒意识和技能。
  2. 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规范内容,提高养猪业的整体消毒水平。

《猪瘟消毒技术规范》的发布,为我国养猪业消毒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广大养猪从业者应认真学习、严格执行规范要求,共同筑牢养猪业防线,为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