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3371-2025紫苏栽培技术规程解析与实践探索

团体标准 601
《DB14/T 3371-2025》为旱地叶用紫苏栽培技术规程,详细解读了种植、管理、采摘等环节,本文结合实际应用,探讨了规程在提高紫苏产量和品质方面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健康饮食的追求亦日益增强,叶用紫苏,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卓越的保健功效,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新宠,在此背景下,我国农业农村部颁布了DB14/T 3371-2025《旱地叶用紫苏栽培技术规程》,为我国旱地叶用紫苏的标准化生产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探讨其在实际栽培中的应用。

DB14/T 3371-2025紫苏栽培技术规程解析与实践探索,DB14/T 3371-2025紫苏栽培技术规程解析与实践探索,2,技术规程,栽培技术,第1张

DB14/T 3371-2025规程概述

DB14/T 3371-2025《旱地叶用紫苏栽培技术规程》是我国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制定的一项行业标准,旨在规范旱地叶用紫苏的栽培技术,提升紫苏的品质与产量,推动紫苏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本规程主要涵盖以下五个方面:

  1. 紫苏品种选择:根据各地气候特点和市场需求,挑选适宜的紫苏品种。
  2. 紫苏处理:对紫苏进行消毒、催芽等处理,以提高发芽率和出苗率。
  3. 紫苏播种: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采用适宜的播种密度,确保紫苏有充足的生长空间。
  4. 紫苏田间管理:包括施肥、灌溉、除草、病虫害防治等,确保紫苏生长环境的良好。
  5. 紫苏收获:根据市场需求和紫苏生长情况,确定适宜的收获时间。

规程应用实践

品种选择

在旱地叶用紫苏栽培中,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紫苏品种,在东北地区的旱地,可选择耐旱、抗寒、适应性强的紫苏品种。

处理

播种前,应对紫苏进行消毒,以预防病虫害,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高温消毒和药剂消毒,进行催芽处理,以提高发芽率和出苗率。

播种

旱地叶用紫苏播种时间一般在春季,具体时间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进行调整,播种时,应保持土壤疏松,播种密度适宜,以利于紫苏生长。

田间管理

  1. 施肥:根据紫苏生长需求和土壤肥力,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保证紫苏生长所需的营养。
  2. 灌溉:旱地叶用紫苏生长期间,应根据土壤含水量和紫苏生长情况,适时进行灌溉。
  3. 除草: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保证紫苏生长空间。
  4. 病虫害防治:定期观察紫苏生长情况,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收获

旱地叶用紫苏收获时间一般在生长周期结束后的适宜时期,收获时,应选择晴天,避免紫苏叶片受损。

DB14/T 3371-2025《旱地叶用紫苏栽培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我国旱地叶用紫苏的标准化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实际栽培过程中,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提高紫苏的品质和产量,推动紫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