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DB14/T 3378两性引诱剂防治梨小食心虫技术规程深度解析与应用指南

团体标准 601
《DB14/T 3378-2025 两性引诱剂防治梨小食心虫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本规程详细解读了两性引诱剂在梨小食心虫防治中的应用技术,包括引诱剂的使用方法、防治时机、效果评估等,旨在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高效的防治策略,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作为梨树种植中的一大害虫,对梨树产量的稳定和品质的提升构成了严重威胁,近年来,随着梨树种植规模的持续扩大,梨小食心虫的侵袭频率也呈现上升趋势,为了有效遏制这一病虫害,我国出台了DB14/T 3378-2025《两性引诱剂防治梨小食心虫技术规程》,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详细解读,旨在为梨农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

2025版DB14/T 3378两性引诱剂防治梨小食心虫技术规程深度解析与应用指南,2025版DB14/T 3378两性引诱剂防治梨小食心虫技术规程深度解析与应用指南,2,技术规程,第1张

DB14/T 3378-2025规程概述

DB14/T 3378-2025规程对梨小食心虫两性引诱剂的防治技术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涵盖了防治方法、注意事项等多个方面,本规程适用于我国梨树种植区,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两性引诱剂应用,降低梨小食心虫的为害,进而提升梨树的产量与品质。

两性引诱剂防治梨小食心虫技术规程解读

防治原则

  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在梨树生长周期中,以预防为根本,结合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等多种手段,全面降低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和为害。
  2. 安全、高效、环保:在防治工作中,优先选择低毒、低残留、环保的两性引诱剂,确保梨树品质和生态环境的安全。

防治方法

  1. 诱捕器设置:依据梨树园面积和梨小食心虫的实际情况,科学布设诱捕器,诱捕器应置于梨树冠层,距离地面约1.5米,并按一定距离间隔设置。
  2. 诱芯更换:诱芯是诱捕器的核心部件,需定期更换,更换频率依据梨小食心虫的发生状况和诱芯效果而定,通常每15-20天更换一次。
  3. 监测与防治:通过观察诱捕器中的梨小食心虫数量,监测其发生动态,当数量达到防治标准时,采取相应的化学防治措施。

注意事项

  1. 选择合适的两性引诱剂:根据梨小食心虫的发生情况和梨树园的生态环境,选择适宜的两性引诱剂。
  2. 合理使用诱捕器:将诱捕器放置在梨树冠层,避免直射阳光和雨水浸泡。
  3. 科学防治:根据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适时采取化学防治措施,避免过度使用农药。

DB14/T 3378-2025规程的实施,将显著提升梨树产量和品质,降低梨小食心虫的为害,随着规程的普及推广,我国梨树病虫害防治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应继续深化两性引诱剂的研究与开发,提高其防治效果,为我国梨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DB14/T 3378-2025规程为我国梨树病虫害防治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科学、合理地应用两性引诱剂,能有效降低梨小食心虫的为害,提升梨树产量与品质,希望广大梨农能认真学习和运用此规程,为我国梨树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标签: 2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