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3383-2025饲料桑草本化栽培技术规程解析
新标准DB14/T 3383-2025详细阐述了饲料桑草本化栽培技术规程,旨在提升饲料桑的产量与质量,该规程从选种、播种、田间管理到收获等环节进行全面规范,旨在推动饲料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饲料桑作为关键饲料作物,其草本化栽培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为了规范饲料桑的种植与管理,提升其产量与品质,我国最新颁布了《饲料桑草本化栽培技术规程》(DB14/T 3383-2025),本文将深入解读这一新标准,为饲料桑种植者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
背景与意义
饲料桑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营养价值高,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饲料桑的需求量持续攀升,传统饲料桑栽培技术存在产量低、品质不稳定等问题,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制定饲料桑草本化栽培技术规程,对于提升饲料桑产量与品质,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DB14/T 3383-2025标准概述
《饲料桑草本化栽培技术规程》由我国辽宁省标准化研究院起草,经辽宁省质量技术局批准发布的省级地方标准,该标准涵盖了饲料桑草本化栽培的术语和定义、栽培环境、品种选择、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加工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标准主要内容
术语和定义
该标准明确了饲料桑草本化栽培的术语和定义,如“饲料桑”、“草本化栽培”、“播种”、“田间管理”等,为饲料桑栽培者提供了统一的术语标准。
栽培环境
饲料桑草本化栽培应选择适宜的地理位置,土壤类型、pH值、肥力等应符合要求,还需考虑灌溉、排水、光照等环境因素。
品种选择
饲料桑草本化栽培应选择优质、高产、抗病、适应性强的品种,品种选择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
播种技术
播种前,应进行土壤消毒、施肥等准备工作,播种时间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一般选择春季或秋季,播种方法可采用条播、穴播等方式,播种量根据品种和土壤肥力确定。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主要包括施肥、灌溉、除草、修剪等,施肥应根据土壤肥力、植株生长情况等因素合理施用,一般以氮、磷、钾肥为主,灌溉应根据土壤水分状况进行,保持土壤湿润,除草和修剪应根据植株生长情况适时进行,以促进植株生长和提高产量。
病虫害防治
饲料桑草本化栽培过程中,应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防治方法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在防治过程中,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合理使用农药。
收获与加工
饲料桑收获一般在植株高度达到一定标准时进行,收获后,应及时进行加工,如晒干、粉碎等,以便储存和运输。
《饲料桑草本化栽培技术规程》的发布,为饲料桑种植者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栽培技术指导,遵循该标准,可以有效提高饲料桑产量与品质,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优质饲料保障,该标准的实施,也有利于推动饲料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饲料桑草本化栽培技术规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饲料桑种植水平、保障畜牧业饲料供应具有重要意义,广大饲料桑种植者应积极学习和应用这一新标准,为我国饲料桑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