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3386-2025,射干高效栽培技术规程,解锁产量与品质提升之道

团体标准 601
《DB14/T 3386-2025 射干栽培技术规程》旨在提升射干产量与品质,详细介绍了射干种植的各个环节,包括选种、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为射干产业提供科学指导。

射干,学名Belamcanda chinensis,亦称射干草或射干花,隶属于鸢尾科射干属,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它以其显著的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止咳平喘等药用功效而广受推崇,在中药和保健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射干市场需求的不断攀升,对其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将基于DB14/T 3386-2025《射干栽培技术规程》,深入探讨提升射干产量与品质的关键策略。

DB14/T 3386-2025,射干高效栽培技术规程,解锁产量与品质提升之道,DB14/T 3386-2025,射干高效栽培技术规程,解锁产量与品质提升之道,2,技术规程,栽培技术,第1张

DB14/T 3386-2025 射干栽培技术规程概述

DB14/T 3386-2025是我国首个专为射干栽培制定的省级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射干栽培技术,以提升其产量与品质,该规程涵盖了以下重要方面:

  1. 品种选择:依据市场需求和栽培条件,挑选适合的射干品种。
  2. 栽培地选择与整地:选择排水顺畅、土壤肥沃、pH值在6.0-7.5之间的砂壤土或壤土,整地前应施足底肥,深翻土地,确保土壤松软。
  3. 处理与播种:选用颗粒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进行消毒和催芽处理,播种多在春季或秋季进行,可采取条播或撒播的方式。
  4. 田间管理:包括施肥、灌溉、除草和病虫害防治等。
  5. 收获与加工:根据市场需求,适时收获并进行加工处理。

提高射干产量与品质的关键措施

  1. 品种选择:应优先选择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的射干品种,如‘射干1号’、‘射干2号’等。
  2. 栽培地选择与整地:选择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砂壤土或壤土,进行深翻,施足底肥,如有机肥、复合肥等。
  3. 处理与播种:选用健康饱满的种子,进行消毒和催芽处理,播种深度控制在2-3厘米,行距保持在20-30厘米。
  4. 田间管理
    • 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和植株生长状况,适时追肥,生长初期以氮肥为主,后期则以磷、钾肥为主,每年施肥3-4次。
    • 灌溉: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和积水,生长期间每周灌溉1-2次。
    • 除草: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防止其与射干争夺养分。
    • 病虫害防治: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策略,常见病虫害包括叶斑病、锈病、蚜虫等,可使用生物农药或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收获与加工

根据市场需求,适时收获,通常在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进行,收获后,应立即进行加工处理,如晒干或烘干等。

DB14/T 3386-2025《射干栽培技术规程》为射干栽培提供了科学的指导,通过合理选择品种和实施有效的栽培管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射干的产量与品质,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气候、土壤条件等因素,灵活运用规程中的技术措施,以实现射干产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