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DB14/T 3391标准解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杂草防控技术规程

团体标准 601
《DB14/T 3391-2025》详细解读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杂草防控技术规程,旨在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规程从杂草种类、防治方法、时间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大豆与玉米的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农业种植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迅速推广,这种模式不仅显著提升了土地的使用效率,还有助于维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平衡,复合种植田杂草问题逐渐显现,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我国制定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杂草防控技术规程》(DB14/T 3391-2025),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大意义。

2025版DB14/T 3391标准解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杂草防控技术规程,2025版DB14/T 3391标准解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杂草防控技术规程,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DB14/T 3391-2025规程概述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杂草防控技术规程》是我国针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杂草防控制定的一项重要技术标准,该规程明确了杂草防控的目标、原则、方法和技术要求,旨在引导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科学、合理地进行杂草防控,从而提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的产量和品质。

规程的主要内容

防控目标

规程要求,通过实施有效的防控措施,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的杂草密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确保大豆和玉米的正常生长,进而提高产量和品质。

防控原则

  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杂草发生初期,采取预防措施,降低杂草发生密度。
  2.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地区、土壤类型、作物种类,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3. 生态安全,环境友好:在防控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对土壤、水体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防控方法

  1. 农业防治:通过合理轮作、间作、套种等措施,降低杂草发生密度。
  2. 物理防治:利用人工拔除、机械除草等方法,及时清除杂草。
  3. 化学防治:合理选择除草剂,按照规定剂量和方法进行喷施,确保除草效果。
  4.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抑制杂草生长。

技术要求

  1. 除草剂选择:根据杂草种类、生长阶段和土壤条件,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除草剂。
  2. 喷施方法: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均匀喷施,确保除草效果。
  3. 安全间隔期:喷施除草剂后,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安全间隔期,合理安排施肥、灌溉等农事操作。

规程的实际应用

DB14/T 3391-2025规程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还有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规程的推广还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杂草防控技术规程》为我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杂草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要充分认识规程的重要性,严格按照规程要求,科学、合理地开展杂草防控工作,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