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播中晚熟区玉米一深两增种植技术规程解析,DB14/T 821-2025标准深度解读
《DB14/T 821-2025标准解读》详细阐述了春播中晚熟区玉米一深两增种植技术规程,该规程从土壤深翻、播种深度和施肥管理等方面,提供了一套科学的种植方法,旨在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适用于中晚熟玉米种植区域。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与品质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为了提升春播中晚熟区玉米的产量与品质,我国正式颁布了《春播中晚熟区玉米一深两增种植技术规程》(DB14/T 821-2025),本文将对此规程进行深入解读,旨在为我国春播中晚熟区玉米种植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指导。
规程背景
春播中晚熟区玉米种植面积广阔,长期以来,受限于较为落后的种植技术,玉米产量与品质均未达到理想水平,为扭转这一局面,《春播中晚熟区玉米一深两增种植技术规程》应运而生,旨在通过优化种植技术,实现深度施肥、增施有机肥、增加产量的“一深两增”目标。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我国春播中晚熟区玉米种植,涵盖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
种植制度
- 播种期: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一般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
- 种植密度: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特性等因素,一般每亩种植密度为5000-6000株。
土壤处理
- 深耕:采用深耕技术,深度一般为20-25厘米,以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
- 施底肥:底肥以有机肥为主,辅以适量氮、磷、钾肥,施用量为每亩3000-4000公斤。
处理
- 精选: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抗倒伏的玉米品种。
- 消毒处理: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按重量的0.3%进行消毒处理。
播种与田间管理
- 播种:采用条播或穴播方式,播种深度为3-5厘米。
- 田间管理:包括浇水、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
收获与贮藏
- 收获:一般在玉米籽粒成熟后,籽粒水分降至20%以下时收获。
- 贮藏:收获后的玉米应尽快晾晒,水分降至14%以下后,装入通风、干燥的仓库中贮藏。
规程实施效果
根据相关研究,实施DB14/T 821-2025规程后,春播中晚熟区玉米产量可提高10%-20%,品质得到显著改善,土壤肥力得到提升,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春播中晚熟区玉米一深两增种植技术规程》为我国春播中晚熟区玉米种植提供了科学、统一的技术指导,通过实施该规程,有望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贡献,各地应积极推广该规程,引导农民提高种植技术水平,助力我国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