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穿孔病科学防控技术规程(DB41/T 1246-2022)助力桃树健康生长
《DB41/T 1246-2022 桃穿孔病防治技术规程》提供科学防控措施,确保桃树健康生长,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桃树产业的迅猛发展,桃树穿孔病作为一种常见且危害严重的病害,对桃树的产量与品质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为了有效遏制桃穿孔病的发生与扩散,我国正式发布了DB41/T 1246-2022《桃穿孔病防治技术规程》,本文将围绕这一规程,深入解析桃穿孔病的防治技术,旨在为桃农提供一套科学、实用的防治策略。
桃穿孔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侵袭桃树的叶片、果实和枝条,该病害传播迅速,防治难度大,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桃树死亡,其发生与气候、土壤、栽培管理等众多因素紧密相关。
DB41/T 1246-2022《桃穿孔病防治技术规程》详解
预防措施
- 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桃树品种,从源头上减少病害的发生。
- 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确保果园通风透光;科学施肥,增强树体抗病能力;及时清理病残体,减少病原菌的越冬场所。
- 合理修剪:及时修剪病枝、病叶,切断病原菌的传播途径。
化学防治
- 药剂选择: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等。
- 防治时期:在桃树生长季节,根据病害发生情况,选择适宜的防治时期进行喷雾。
- 喷雾方法:采用低容量喷雾,均匀喷洒叶片、果实和枝条,确保药剂充分覆盖。
生物防治
- 利用天敌:利用捕食性天敌如瓢虫、食蚜蝇等,控制病原菌数量。
- 生物农药:使用生物农药如白僵菌、绿僵菌等,抑制病原菌生长。
灌溉管理
- 合理灌溉:根据桃树生长需求,适时适量灌溉,避免田间积水。
- 排水: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土壤湿度,减少病害发生。
DB41/T 1246-2022《桃穿孔病防治技术规程》为桃农提供了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法,在实际生产中,桃农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品种等因素,结合规程,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确保桃树健康成长,提高桃树产量和品质,桃穿孔病防治技术规程的实施,对于降低桃树病害发生、提高桃树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桃农应认真学习并掌握规程内容,加强桃树病害防治,为我国桃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