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标准助力动物检疫—深度解析DB53/T 1371-2025规范
新标准DB53/T 1371-2025《动物检疫申报点建设与管理规范》发布,旨在提升动物检疫申报点建设与管理水平,确保动物检疫工作高效、规范,规范涵盖申报点选址、设施建设、人员配备、信息管理等方面,为我国动物防疫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动物检疫工作在确保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遏制动物疫病传播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强化动物检疫申报点的建设与管理,提升检疫工作效率,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我国最新颁布了DB53/T 1371-2025《动物检疫申报点建设与管理规范》,本文旨在对这一标准进行深入解读,为广大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标准背景
动物检疫申报点作为动物检疫工作的前沿阵地,其建设与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动物检疫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近年来,我国动物检疫申报点建设虽取得显著成效,但仍存在布局不合理、设施设备不完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动物检疫申报点建设与管理水平,我国制定了DB53/T 1371-2025《动物检疫申报点建设与管理规范》。
申报点布局
DB53/T 1371-2025规定,动物检疫申报点应布局在交通便利、便于动物运输的地方,并符合当地动物疫病防控需求,申报点之间应保持合理距离,避免重复检疫。
设施设备
申报点应配备必要的检疫设施设备,如检疫检验室、检疫隔离室、检疫采样室、检疫消毒室等,确保设施设备满足动物检疫工作需要,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人员素质
申报点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动物检疫法律法规、检疫技术操作规程等,应定期对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
管理制度
申报点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包括检疫申报制度、检疫检验制度、检疫隔离制度、检疫消毒制度等,制度应明确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操作规范等,确保检疫工作有序进行。
检疫流程
DB53/T 1371-2025对动物检疫申报点的检疫流程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检疫申报、检疫检验、检疫隔离、检疫消毒等环节,各环节应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确保检疫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检疫记录
申报点应建立健全检疫记录制度,对检疫过程、检疫结果等进行详细记录,记录应真实、完整、规范,便于追溯和管理。
标准实施与意义
DB53/T 1371-2025的实施将对我国动物检疫申报点建设与管理产生以下意义:
- 提高动物检疫工作效率,降低动物疫病传播风险。
- 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
- 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 提升我国动物检疫工作水平,与国际接轨。
DB53/T 1371-2025《动物检疫申报点建设与管理规范》的发布与实施,将为我国动物检疫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该标准的贯彻落实,确保动物检疫申报点建设与管理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