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渔共作新标准DB53/T 1369-2025发布,农业可持续发展新篇章

团体标准 601
《DB53/T 1369-2025 稻渔共作技术规程》发布,标志着农业可持续发展新篇章的开启,该规程为稻渔共作提供技术指导,助力生态农业发展,探索可持续农业新模式。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关键议题,稻渔共作作为一种创新的农业种植模式,不仅显著提升了土地利用率,而且有效地保护了水资源,降低了化肥农药的使用,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DB53/T 1369-2025《稻渔共作技术规程》的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稻渔共作技术规范化的新起点,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稻渔共作新标准DB53/T 1369-2025发布,农业可持续发展新篇章,稻渔共作新标准DB53/T 1369-2025发布,农业可持续发展新篇章,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稻渔共作技术规程的背景与意义

DB53/T 1369-2025《稻渔共作技术规程》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等机构联合编制,并经湖南省市场管理局批准发布,该规程旨在规范稻渔共作的生产技术,提升稻渔共作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稻渔共作技术规程的重要意义

发布稻渔共作技术规程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 提升生产效率:规程明确了稻渔共作的生产流程、技术标准和管控措施,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2. 优化产业结构:推广稻渔共作技术,有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增强农业生产能力。
  3. 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规程强调生态保护,通过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保护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4.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规程的推广有助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稻渔共作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

DB53/T 1369-2025《稻渔共作技术规程》涵盖了以下内容:

  1. 稻渔共作的定义与分类:规程明确了稻渔共作的定义,并对其进行了稻虾共作、稻蟹共作、稻鱼共作等多种类型的分类。
  2. 生产流程:规程详细介绍了稻渔共作的生产流程,包括选地整地、品种选择、田间管理、捕捞收获等环节。
  3. 技术要求:规程对稻渔共作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水稻品种选择、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鱼种投放等。
  4. 管理措施:规程明确了稻渔共作的管理措施,包括生产记录、产品质量控制、环境保护等。
  5. 效益分析:规程对稻渔共作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为稻渔共作的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稻渔共作技术规程的推广与应用

为推动稻渔共作技术规程的推广与应用,相关部门和单位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宣传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提高农民对稻渔共作技术规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2. 完善政策支持:加大对稻渔共作项目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稻渔共作。
  3. 建立示范推广基地:选择典型地区建立稻渔共作示范推广基地,以点带面,推动稻渔共作技术的广泛应用。
  4. 加强科研攻关:针对稻渔共作技术规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开展科研攻关,为稻渔共作技术规程的完善提供技术支持。

DB53/T 1369-2025《稻渔共作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我国稻渔共作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紧密围绕稻渔共作技术规程,加强推广与应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