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T 1366-2025标准解读,种质资源保存技术规程新动向推动产业升级

团体标准 601
新标准DB53/T 1366-2025《种质资源保存技术规程》发布,引领种质资源保存技术发展,助力农业产业升级,该标准规范了种质资源保存方法,提高保存效果,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随着我国产业的飞速发展,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已成为至关重要的环节,为了确保种质资源保存技术的规范,提升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保障产业的持续发展,我国正式颁布了DB53/T 1366-2025《种质资源保存技术规程》这一新标准,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旨在为种植者和科研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DB53/T 1366-2025标准解读,种质资源保存技术规程新动向推动产业升级,DB53/T 1366-2025标准解读,种质资源保存技术规程新动向推动产业升级,2,技术规程,第1张

规程背景

草莓(Fragaria × ananassa Duch.)作为一种营养价值丰富、市场需求旺盛的水果,深受消费者喜爱,我国草莓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列,在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方面,我们仍面临诸多挑战,DB53/T 1366-2025《种质资源保存技术规程》的发布,旨在规范种质资源的保存技术,提高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和利用等环节,涵盖品种资源、野生资源和近缘种资源。

术语和定义

规程对种质资源保存过程中涉及的关键术语和定义进行了明确,如种质资源、种子、分株、无性繁殖等。

保存方法

规程规定了种质资源的保存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保存:采用低温保存、干燥保存和化学药剂处理等方法,确保在保存过程中的活力。
  2. 分株保存:通过分株繁殖,将植株进行保存,保持其遗传特性。
  3. 无性繁殖保存:采用扦插、嫁接等方法,将植株进行保存。

保存设施

规程对种质资源保存设施的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库房、冷库、温室等,确保保存环境符合要求。

保存流程

规程明确了种质资源保存的流程,包括种质资源收集、鉴定、评价、保存、更新和利用等环节。

保存评价

规程对种质资源的保存效果进行了评价,包括遗传稳定性、保存活力、繁殖能力等指标。

利用规范

规程对种质资源的利用进行了规范,包括品种选育、育种材料交换、种质资源库建设等。

规程实施与推广

加强宣传培训

各级农业部门应加强对DB53/T 1366-2025《种质资源保存技术规程》的宣传培训,提高种植者和科研人员的认识。

建立种质资源库

各级农业科研机构应建立种质资源库,收集、保存和利用种质资源。

推广先进技术

推广种质资源保存的新技术、新方法,提高种质资源的保存效果。

加强合作

加强与国际研究机构的合作,引进国外优质种质资源,提高我国产业的竞争力。

DB53/T 1366-2025《种质资源保存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我国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规范种质资源的保存技术,提高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有助于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期待该规程的实施能够为我国产业的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标签: 2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