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蚕一代杂交种浸酸技术规程解析,提升养殖品质的DB51/T 917-2009标准解读

团体标准 601
《DB51/T 917-2009 桑蚕一代杂交种浸酸技术规程》详细解析了提高桑蚕养殖品质的关键技术,旨在通过规范浸酸操作,优化桑蚕一代杂交种的生长环境,从而提升桑蚕的产量和质量。

随着我国桑蚕产业的蓬勃发展,桑蚕一代杂交种在蚕农中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为了保障桑蚕一代杂交种的优良品质,提升养殖效益,我国特地制定了《桑蚕一代杂交种浸酸技术规程》(DB51/T 917-2009),本文旨在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析,以助广大蚕农更好地掌握浸酸技术,提升桑蚕养殖品质。

桑蚕一代杂交种浸酸技术规程解析,提升养殖品质的DB51/T 917-2009标准解读,桑蚕一代杂交种浸酸技术规程解析,提升养殖品质的DB51/T 917-2009标准解读,2,技术规程,技术规范,第1张

规程背景

桑蚕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昆虫之一,其产品蚕丝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而闻名,桑蚕一代杂交种是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出的优质品种,具有生长迅速、产量高、品质优良等特点,为确保桑蚕一代杂交种的优良品质,我国制定了《桑蚕一代杂交种浸酸技术规程》。

浸酸目的

浸酸是桑蚕一代杂交种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主要目的包括:

  1. 消毒:杀灭种茧表面的细菌等病原体,预防病害的发生。
  2. 软化:使种茧表面蛋白质变性,便于解种。
  3. 提高孵化率:浸酸后的种茧孵化率较高,有利于提高蚕农的经济效益。

浸酸材料

  1. 浸酸液:使用0.5%的盐酸溶液。
  2. 消毒剂:使用0.1%的溶液。

浸酸方法

  1. 消毒:将种茧浸泡在0.1%的溶液中约1小时,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2. 浸酸:将消毒后的种茧放入0.5%的盐酸溶液中浸泡10-15分钟,浸泡过程中需不断翻动种茧,以确保均匀浸泡。
  3. 中和:将浸酸后的种茧取出,放入清水中浸泡10分钟,以中和残留的盐酸。
  4. 晾干:将中和后的种茧晾干,晾干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直射。

注意事项

  1. 严格控制浸酸液浓度和浸泡时间:过高或过低的浓度、过短或过长的浸泡时间都会影响浸酸效果。
  2. 消毒剂和溶液应现配现用:避免长时间存放导致失效。
  3. 浸酸过程中需不断翻动种茧:确保均匀浸泡。
  4. 晾干过程中避免光直射:以免影响种茧品质。

规程实施效果

《桑蚕一代杂交种浸酸技术规程》的实施,有效提升了桑蚕一代杂交种的孵化率,降低了病害发生率,为蚕农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该规程还推动了桑蚕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桑蚕产业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桑蚕一代杂交种浸酸技术规程》是我国桑蚕产业的重要技术规范,广大蚕农应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以提升桑蚕养殖品质,推动我国桑蚕产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