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2710-2020 蓝莓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助力蓝莓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DB51/T 2710-2020 蓝莓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旨在提升蓝莓种植技术,规范种植流程,促进蓝莓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该规程从种植环境、品种选择、栽培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标准化措施,以保障蓝莓产量与品质,推动产业升级。
蓝莓,作为一种富含营养、市场需求旺盛的浆果,在我国农业领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为了规范蓝莓种植技术,提升蓝莓品质,推动蓝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正式颁布了《蓝莓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DB51/T 2710-2020),本文将深入解析该规程的核心内容,旨在为我国蓝莓种植者提供有益的指导。
《蓝莓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概述
《蓝莓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DB51/T 2710-2020)是我国首部针对蓝莓种植的标准化技术规程,自2020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规程由省农业农村厅牵头,联合省蓝莓协会、省农业科学院等机构共同编制。
本规程的核心目标是规范蓝莓种植技术,提升蓝莓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增强我国蓝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规程涵盖了蓝莓种植基地的选择、种植材料的准备、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与储运等多个方面。
蓝莓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主要内容
蓝莓种植基地选择
蓝莓种植基地应选择土壤肥沃、排水优良、光照充足、病虫害发生频率低的地区,土壤的pH值应保持在5.0-6.5之间,有机质含量需超过2%。
种植材料准备
蓝莓种植材料需选用优质、健康、无病虫害的种苗,且种苗需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经过严格检疫。
种植技术
- 栽植时间:春季或秋季为最佳栽植时期,避免高温干旱季节。
- 栽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条件,合理确定栽植密度,一般每亩栽植1200-1800株。
- 栽植方法:采用坑栽法,确保根系全部埋入土中,栽植后浇透水。
- 土壤管理:保持土壤疏松、透气,及时除草、施肥,合理灌溉。
病虫害防治
-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益虫等生物手段防治病虫害。
- 物理防治:采用黄板、诱虫灯等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
- 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合理用药。
采收与储运
- 采收时间:蓝莓成熟后,适时采收,避免损伤果实。
- 采收方法:采用人工采摘,注意轻拿轻放。
- 储运:采收后的蓝莓应尽快入库或销售,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
《蓝莓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的发布与实施,对我国蓝莓产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规范种植技术,提升蓝莓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有望推动我国蓝莓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该规程为蓝莓种植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有助于提高蓝莓种植效益,助力农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