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996-2022解读,水稻病虫害生物防治新规程标准

团体标准 603
《DB42/T 996-2022》新标准对水稻主要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进行了全面规范,该规程详细介绍了病虫害生物防治的方法、技术要求和操作流程,旨在提高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其产量与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与农民的切身利益,近年来,水稻病虫害问题日益凸显,不仅影响水稻产量,还可能造成农药残留超标,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在此背景下,由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DB42/T 996-2022《水稻主要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规程》应运而生,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一新标准,为我国水稻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提供技术指导。

DB42/T 996-2022解读,水稻病虫害生物防治新规程标准,DB42/T 996-2022解读,水稻病虫害生物防治新规程标准,2022,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第1张

DB42/T 996-2022标准概述

DB42/T 996-2022标准是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水稻主要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技术,提升防治效果,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该标准自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水稻主要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DB42/T 996-2022标准适用于我国水稻主要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包括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

生物防治原则

  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病虫害发生初期,采取预防措施,避免病虫害大规模发生。
  2. 合理利用生物防治资源,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3. 物理防治与农业、化学防治等方法的有机结合,提高防治效果。

生物防治技术

  1. 生物农药防治:利用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井冈霉素等,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2. 天敌防治:引入害虫的天敌,如赤眼蜂、捕食螨等,控制害虫数量。
  3. 生物制剂防治:利用植物提取物、微生物代谢产物等生物制剂,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4. 农业防治:通过合理轮作、深耕、合理施肥等农业措施,改善生态环境,降低病虫害发生。

防治技术操作规范

  1. 选择适宜的生物防治技术,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和当地生态环境,选择合适的生物防治技术。
  2. 合理施用生物农药,按照产品标签说明,严格控制用药量、用药时间和施药方法。
  3. 引入天敌,根据害虫种类和发生规律,选择合适的天敌种类,合理安排引入时间。
  4. 合理使用生物制剂,按照产品标签说明,严格控制用药量、用药时间和施药方法。
  5. 加强监测,定期对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及时调整防治措施。

实施DB42/T 996-2022标准的意义

  1. 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通过生物防治,有效控制病虫害,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2. 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降低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3. 保障农民利益:降低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增加农民收入。
  4.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实现农业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DB42/T 996-2022《水稻主要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规程》的实施,对于提高我国水稻病虫害防治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各级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推动生物防治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