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麦绿色防控技术规范解读与实际应用探讨

团体标准 602
《DB63/T 2040-2022 藜麦主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规范解读与应用实践》旨在提供藜麦害虫绿色防控技术规范,从解读规范内容到实际应用,涵盖防治策略、方法及效果评估,以促进藜麦产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藜麦种植面积的持续扩大,藜麦产业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一大亮点,在藜麦的生长过程中,它容易遭受多种害虫的侵袭,这不仅影响了藜麦的产量,也对其品质造成了严重损害,为了有效遏制藜麦害虫,确保藜麦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我国制定了《DB63/T 2040-2022 藜麦主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规范》,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范,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实践方法。

藜麦绿色防控技术规范解读与实际应用探讨,藜麦绿色防控技术规范解读与实际应用探讨,2022,技术规范,规范解读,第1张

《DB63/T 2040-2022 藜麦主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规范》概述

《DB63/T 2040-2022 藜麦主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规范》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藜麦害虫绿色防控的技术规范,该规范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防控手段,减少藜麦害虫的发生和危害,从而提升藜麦的产量与品质,规范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

  1. 害虫种类及危害特点:详细阐述了藜麦主要害虫的种类、发生规律及其对藜麦的危害特点。
  2. 绿色防控原则:强调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结合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控策略。
  3. 农业防治技术:包括合理轮作、间作、清除田间杂草、科学施肥等措施。
  4. 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降低害虫种群密度。
  5. 物理防治技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色性等特性,采用物理方法诱虫。
  6. 化学防治技术:合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严格控制使用剂量和频率。

绿色防控技术在藜麦生产中的应用实践

农业防治

  1. 合理轮作: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轮作作物,如小麦、玉米等,以降低害虫的发生概率。
  2. 间作:将藜麦与其他作物间作,如豆类、薯类等,利用作物间的竞争关系,减少害虫的发生。
  3. 清除田间杂草:杂草是害虫的栖息地,清除田间杂草可以减少害虫的繁殖。
  4.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提高藜麦的抗病性。

生物防治

  1. 引入天敌:在田间引入捕食性天敌,如捕食螨、捕食蜂等,以降低害虫种群密度。
  2. 利用微生物:选用对害虫有抑制作用的微生物,如白僵菌、绿僵菌等,进行害虫防治。

物理防治

  1. 趋光诱杀: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黄板等诱杀设备,降低害虫数量。
  2. 趋色诱杀:利用害虫的趋色性,设置红色等诱杀设备,降低害虫数量。

化学防治

  1.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如吡虫啉、噻虫嗪等,严格控制使用剂量和频率。
  2. 科学用药:根据害虫发生规律,选择适宜的防治时期,确保防治效果。

《DB63/T 2040-2022 藜麦主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规范》为我国藜麦产业提供了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结合绿色防控技术,有效防治藜麦害虫,提高藜麦产量和品质,推动我国藜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