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紫皮大蒜栽培技术规程DB43/T 2337-2022深度解读,推动产业升级
《DB43/T 2337-2022茶陵紫皮大蒜栽培技术规程详解》发布,旨在提升茶陵紫皮大蒜产业质量,通过规范种植技术,推动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绿色、高效、生态的农业生产模式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湖南省茶陵县的特产——茶陵紫皮大蒜,凭借其独特的品质和优良口感,深受消费者喜爱,为了规范茶陵紫皮大蒜的栽培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和产量,湖南省制定了地方标准《茶陵紫皮大蒜栽培技术规程》(DB43/T 2337-2022),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旨在为茶陵紫皮大蒜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茶陵紫皮大蒜栽培技术规程》对茶陵紫皮大蒜的产地环境、选种、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该规程的推行,将有效提升茶陵紫皮大蒜的栽培水平,确保产品质量,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产地环境
- 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茶陵紫皮大蒜适宜在湖南省茶陵县境内种植,该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为茶陵紫皮大蒜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 土壤条件:茶陵紫皮大蒜适宜在pH值5.5-7.0、有机质含量≥1.5%、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沙壤土或壤土中种植。
选种与播种
- 选种:选用具有茶陵紫皮大蒜典型特征的优良品种,如“茶陵紫皮大蒜1号”、“茶陵紫皮大蒜2号”等。
- 播种时间:茶陵紫皮大蒜播种时间为每年的8月底至9月初。
- 播种方法:采用条播或穴播方式,行距20-25厘米,株距10-15厘米,播种深度2-3厘米。
田间管理
- 施肥:播种前施足底肥,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4000公斤;播种后追肥2-3次,每次每亩施复合肥20-30公斤。
- 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遇旱要及时灌溉,雨季注意排水防涝。
- 中耕除草:播种后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
- 病虫害防治:采用农业、生物、物理和化学等多种方法防治,如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等。
收获与贮藏
- 收获时间:茶陵紫皮大蒜一般在播种后6-7个月收获,即翌年2月底至3月初。
- 收获方法:采用人工挖掘,注意保护蒜头完整。
- 贮藏:收获后,将蒜头晾晒至水分含量降至50%以下,分级、包装、入库贮藏。
《茶陵紫皮大蒜栽培技术规程》的实施,对茶陵紫皮大蒜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规范栽培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有助于茶陵紫皮大蒜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助力茶陵县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该规程也为广大茶陵紫皮大蒜种植户提供了技术指导,为我国大蒜产业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