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玻璃椒栽培技术规程,DB43/T 2342-2022标准化解析

团体标准 602
本文深入解析了DB43/T 2342-2022标准,全面介绍了醴陵玻璃椒栽培技术规程的标准化进程,从选种、播种、田间管理到病虫害防治,规程详细阐述了各个环节的标准化操作,旨在提高醴陵玻璃椒的产量和品质,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农业标准化已成为提升农产品质量、确保食品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近年来,湖南省醴陵市,作为玻璃椒的主产区,为更好地规范玻璃椒的种植技术,提升玻璃椒的品质与产量,正式颁布了《DB43/T 2342-2022 醴陵玻璃椒栽培技术规程》,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旨在为玻璃椒种植者提供专业指导。

醴陵玻璃椒栽培技术规程,DB43/T 2342-2022标准化解析,醴陵玻璃椒栽培技术规程,DB43/T 2342-2022标准化解析,2022,食品安全,现代化,第1张

《DB43/T 2342-2022 醴陵玻璃椒栽培技术规程》由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旨在规范醴陵玻璃椒的种植技术,提升玻璃椒的品质与产量,该规程适用于湖南省醴陵市及其周边地区的玻璃椒种植。

栽培环境

  1. 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醴陵玻璃椒适宜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山地地区种植,年均气温需在16℃以上,年降水量在1000-1500毫米之间。
  2. 土壤条件:玻璃椒适宜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力较高的沙壤土或壤土中种植。

品种选择

  1. 品种选择原则:选择抗病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品质优良的玻璃椒品种。
  2. 常用品种:醴陵玻璃椒主推品种包括“湘椒1号”、“湘椒2号”等。

栽培技术

  1. 处理:播种前,将种子浸泡在55℃温水中1小时,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
  2. 播种:选择适宜的播种期,春季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秋季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采用条播或穴播方式,播种深度为2-3厘米。
  3. 苗床管理:播种后,保持土壤湿润,温度控制在20-25℃,出苗后,及时除草、间苗、施肥。
  4. 定植:当苗高20-25厘米、叶片数达8-10片时,选择阴天或傍晚进行定植,定植密度为每亩3000-3500株。
  5. 田间管理
    • 施肥:定植后,施足底肥,一般每亩施用有机肥3000-4000公斤,生长期间,根据植株长势,适时追肥,一般追肥3-4次。
    • 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和积水,生长期间,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度在60%-80%。
    • 病虫害防治: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常用农药有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多菌灵等。

采收与加工

  1. 采收:玻璃椒成熟期为8月中旬至10月中旬,当椒果颜色由绿转红时,即可采收。
  2. 加工:将采摘的玻璃椒进行清洗、晾晒、烘烤等加工处理,制成干辣椒、椒粉等产品。

《DB43/T 2342-2022 醴陵玻璃椒栽培技术规程》的制定,为醴陵玻璃椒的标准化种植提供了有力保障,遵循规程中的各项技术要求,可以有效提升玻璃椒的品质与产量,推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提高消费者对玻璃椒的认可度。

广大玻璃椒种植者应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DB43/T 2342-2022 醴陵玻璃椒栽培技术规程》,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为我国玻璃椒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