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地区水稻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解析

团体标准 602
《DB34/T 4209-2022 沿江地区水稻全生育期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是一项针对沿江地区水稻病虫害防控的技术规程,该规程详细解析了水稻生育期中常见病虫害的防控方法,包括预防措施、监测技术和防治策略,旨在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稳步前进,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与品质始终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水稻病虫害的频繁发生,不仅严重威胁到水稻的产量与品质,也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害,提升水稻产量与品质,我国发布了DB34/T 4209-2022《沿江地区水稻全生育期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析,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沿江地区水稻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解析,沿江地区水稻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解析,2022,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第1张

DB34/T 4209-2022规程是在充分研究我国沿江地区水稻种植特性,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基础上制定的,该规程涵盖了水稻全生育期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防治原则、防治方法、监测与调查等多个方面。

水稻全生育期主要病虫害及防治原则

主要病虫害

沿江地区水稻全生育期主要病虫害包括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螟虫等。

防治原则

  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根据水稻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采取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手段,合理搭配,以实现病虫害的有效控制。
  2. 因地制宜,科学用药:结合当地水稻种植条件与病虫害发生特点,选择适宜的防治方法,科学用药,确保防治效果。
  3. 加强监测,及时防治:密切关注水稻病虫害发生动态,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防止病虫害扩散。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1. 选用抗病品种:根据当地水稻种植条件和病虫害发生特点,选择抗病性强、产量高的水稻品种。
  2. 合理轮作:实行水旱轮作、稻麦轮作等,降低病虫害发生。
  3. 科学施肥: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抗病能力。

生物防治

  1. 利用天敌:保护和利用稻田生态系统中天敌,如青蛙、蜘蛛等,控制病虫害。
  2. 利用微生物农药:选用对水稻病虫害有较强抑制作用的微生物农药,如井冈霉素、多抗霉素等。

物理防治

  1. 田间管理:保持田间通风透光,降低病虫害发生。
  2. 灯光诱杀:利用灯光诱杀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害虫。

化学防治

  1. 选用高效低毒农药:根据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和防治效果,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如吡虫啉、噻嗪酮等。
  2. 合理用药:根据农药性质、水稻生育期和病虫害发生规律,合理用药,确保防治效果。

监测与调查

  1. 病虫害监测:定期对稻田进行病虫害监测,了解病虫害发生动态,为防治提供依据。
  2. 病虫害调查:调查病虫害发生程度、分布范围、发生规律等,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DB34/T 4209-2022《沿江地区水稻全生育期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为沿江地区水稻病虫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指导,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当地水稻种植特点和病虫害发生规律,灵活运用规程中的防治方法,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