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4216-2022 平菇生产技术规程深度解析与应用指导

团体标准 602
《DB34/T 4216-2022 平菇生产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指南》是一本针对平菇生产技术的指导书籍,该书详细解读了平菇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品种选择、栽培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旨在提高平菇产量和质量,为平菇生产者提供实用参考。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食用菌产业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迎来飞速发展,平菇,作为一种富含营养、口感鲜美的食用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为了规范平菇生产,提升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我国正式发布了DB34/T 4216-2022《平菇生产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为其在实际应用中提供详尽的指南。

DB34/T 4216-2022 平菇生产技术规程深度解析与应用指导,DB34/T 4216-2022 平菇生产技术规程深度解析与应用指导,2022,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第1张

DB34/T 4216-2022《平菇生产技术规程》概述

DB34/T 4216-2022《平菇生产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平菇生产的省级地方标准,自2022年起正式实施,该规程对平菇的菌种选育、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环节进行了细致规定,旨在提升平菇生产的技术水平,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规程主要内容解读

菌种选育

规程强调生产者应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平菇菌种,并遵循以下原则:

  1. 菌种来源:优先选用我国自主研发的优良菌种,确保品种纯正。
  2. 菌种质量:菌种需具备良好的生长速度、出菇性能和抗逆性。
  3. 菌种繁殖:采用无菌操作技术,确保菌种纯净。

栽培管理

  1. 场地选择:平菇栽培场地需通风、透光、排水良好,避免阳光直射。
  2. 栽培季节: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合理安排,春秋两季为最佳。
  3. 栽培方式:平菇栽培可采用袋栽、畦栽、堆栽等多种方式。
  4. 原料处理:选用新鲜、无污染的棉籽壳、玉米芯等原料,并经过预处理。
  5. 接种与发菌: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接种,确保菌丝生长良好。

病虫害防治

  1. 预防为主:加强栽培管理,提高平菇自身的抗病能力。
  2. 物理防治:利用日光、紫外线、温湿度等物理因素,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3. 化学防治:合理使用农药,避免农药残留超标。

采收与加工

  1. 采收标准:平菇菌盖直径达到2-3厘米,菌柄长度适宜时即可采收。
  2. 采收方法:采用手工或机械采收,避免损伤菌柄。
  3. 加工:平菇采收后,应及时进行加工,如烘干、冷冻等,以延长保质期。

实际应用指南

  1. 菌种选育:生产者应选择信誉良好的菌种供应商,确保菌种质量。
  2. 栽培管理: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栽培管理,提高平菇产量和品质。
  3. 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损失。
  4. 采收与加工: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采收和加工,确保产品质量。

DB34/T 4216-2022《平菇生产技术规程》为我国平菇生产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生产者应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规程,提高平菇生产水平,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平菇产品,助力我国食用菌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