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5586-2022解读,设施蔬菜面源污染防控技术规程详解
《DB13/T 5586-2022》规程详细解析设施蔬菜面源污染防控技术,旨在提升蔬菜生产环境质量,内容涵盖污染源识别、防控措施及实施步骤,强调生态环保理念,保障蔬菜安全与健康。
在我国设施农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设施蔬菜产业在确保国内蔬菜供应稳定、提升农民经济收入等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设施蔬菜的生产过程中,面源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威胁着设施蔬菜的安全生产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国于2022年正式发布了《设施蔬菜面源污染防控技术规程》(DB13/T 5586-2022),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度解析,旨在为我国设施蔬菜面源污染的防控提供有益的参考。
《设施蔬菜面源污染防控技术规程》(DB13/T 5586-2022)详细阐述了设施蔬菜面源污染防控的技术要求、具体措施以及监测方法,该规程适用于我国各类设施蔬菜生产园区,旨在从源头上遏制面源污染,显著提升设施蔬菜安全生产的水平。
技术要求
土壤管理
- 合理轮作:依据当地气候、土壤特性及蔬菜种类,科学规划轮作制度,有效降低病原菌和害虫的累积。
- 土壤改良:依据土壤肥力状况,科学施用有机肥、生物菌肥等,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优化土壤结构。
- 土壤消毒: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手段对土壤进行消毒,消灭病原菌和害虫,确保土壤安全。
肥料施用
- 有机肥施用:优先采用有机肥,降低化肥使用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 化肥施用:合理施用化肥,避免过量,防止化肥流失,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 生物菌肥施用:选择合适的生物菌肥,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改善土壤生态环境。
水资源管理
- 节水灌溉: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资源浪费。
- 雨水收集:利用雨水收集系统,收集雨水用于灌溉,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 污水处理:对生活污水、养殖废水进行处理,确保达标排放后再用于灌溉。
农药使用
- 合理用药: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 科学用药:严格遵循农药使用说明书,精确控制用药剂量和频率。
-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生物农药等生物防治手段,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监测方法
- 土壤监测:定期检测土壤养分、重金属、病原菌等指标,实时掌握土壤环境状况。
- 水质监测:检测灌溉水、地下水和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含量,确保水质安全达标。
- 蔬菜产品监测:检测蔬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指标,保障蔬菜产品的质量安全。
《设施蔬菜面源污染防控技术规程》(DB13/T 5586-2022)为我国设施蔬菜面源污染防控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通过严格执行该规程,从源头上遏制面源污染,可以有效提高设施蔬菜的安全生产水平,为我国设施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各级政府、企业和农民应齐心协力,共同推动设施蔬菜面源污染防控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