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绿色生产技术规程发布,开启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时代
《DB13/T 5596-2022 稻米绿色生产技术规程》发布,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引领农业技术创新,为稻米产业注入绿色活力,开启新时代农业发展新篇章。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速,稻米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方式也在持续革新,为了推动稻米产业的绿色发展,提升稻米品质,确保粮食安全,我国在2022年正式发布了《DB13/T 5596-2022 稻米绿色生产技术规程》,本文将围绕这一规程,深入探讨其在稻米绿色生产中的关键作用。
《DB13/T 5596-2022 稻米绿色生产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稻米绿色生产的技术规范,旨在对稻米生产全流程进行标准化管理,以提升稻米品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该规程共分为七个部分,涵盖总则、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收获与加工、质量与标准等内容。
解析
产地环境
规程特别强调稻米生产地的生态环境建设,要求产地环境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体包括对土壤、水源、空气等方面的监测与治理,确保稻米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安全。
种植技术
规程对稻米种植技术进行了细致规定,包括品种选择、播种期、播种量、栽植密度、施肥、灌溉、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品种选择上,要求选择抗病、抗逆、高产、优质的稻米品种;施肥上,提倡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减少化肥使用量;病虫害防治上,以预防为主,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
病虫害防治
规程强调病虫害防治的绿色化,提倡使用生物农药、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加强病虫害监测与预警,做到早发现、早防治。
收获与加工
规程对稻米收获与加工环节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收割、脱粒、晾晒、仓储等,要求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操作,确保稻米品质。
质量与标准
规程明确了稻米质量标准,包括外观、口感、营养等方面,要求稻米生产者严格执行标准,确保稻米品质。
规程实施意义
提高稻米品质
通过规程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稻米品质,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稻米的需求。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规程的推广有助于减少化肥、农药等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保障粮食安全
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提高稻米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规程的推广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升级。
《DB13/T 5596-2022 稻米绿色生产技术规程》的发布与实施,对我国稻米产业绿色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要加大规程的宣传力度,提高稻米生产者的绿色生产意识,为我国稻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