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肉中细菌指标检测标准与实际应用解析
本规范规定了生鲜肉中测定技术的要求,包括样品采集、预处理、检测方法等,适用于各类生鲜肉中蛋白质、脂肪、水分等成分的测定,旨在提高生鲜肉质量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食品安全。
随着我国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生鲜肉作为人们日常饮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质量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一种潜在的非法添加剂,它曾引发多起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为了确保生鲜肉的安全,我国制定了DB21/T 1687-2008《生鲜肉中的测定》标准,本文将深入解读这一标准,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DB21/T 1687-2008 标准概述
DB21/T 1687-2008是我国首个针对生鲜肉中检测的技术规范,该标准详细规定了生鲜肉中的检测方法、检测限、仪器设备、样品处理、结果计算等方面的要求,它适用于各类生鲜肉及其制品的检测,包括猪肉、牛肉、羊肉、鸡肉等。
DB21/T 1687-2008 标准的检测方法
检测原理
DB21/T 1687-2008标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检测,该方法基于分子结构中含有多个氰基,可以与特定试剂发生反应,生成有色化合物,通过测定有色化合物的吸光度,可以计算出样品中的含量。
检测步骤
- 样品处理:将生鲜肉样品进行匀浆、过滤等处理,得到待测样品。
- 标准曲线绘制:配制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分别测定其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 样品测定:将待测样品按照标准曲线绘制方法进行测定,得到吸光度值。
- 结果计算: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中的含量。
DB21/T 1687-2008 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保障消费者健康
该标准有助于确保生鲜肉质量安全,降低消费者食用污染食品的风险,从而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规范市场秩序
该标准为生鲜肉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提供了检测依据,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打击非法添加等违法行为。
促进食品安全
DB21/T 1687-2008标准实施后,有助于提高食品安全部门的检测能力,为食品安全提供有力支持。
DB21/T 1687-2008《生鲜肉中的测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生鲜肉质量安全、消费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中,相关部门应加强标准宣传和培训,提高检测人员的业务水平,确保标准得到有效执行,企业和消费者也应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共同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
在未来的食品安全工作中,我们应不断完善相关技术规范,提高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性,确保生鲜肉质量安全,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