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鹅小区(规模饲养场)生产技术规范DB21/T 1884-2011 解读与实施要点

团体标准 602
《DB21/T 1884-2011 肉鹅小区(规模饲养场)生产技术规范解读与应用实践》是一份关于肉鹅规模饲养场生产技术的规范文件,它详细解读了规范的各项要求,并提供了实际应用中的操作指南,旨在提高肉鹅饲养的效率和质量,确保养殖过程的标准化和科学化。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肉鹅作为肉禽类产品中的重要一员,其市场需求逐年攀升,为了规范肉鹅养殖小区(规模饲养场)的生产管理,提升肉鹅养殖的经济效益,我国正式颁布了DB21/T 1884-2011《肉鹅小区(规模饲养场)生产技术规范》,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范,并结合实际应用,探讨其在肉鹅养殖中的显著价值。

DB21/T 1884-2011规范概述

DB21/T 1884-2011《肉鹅小区(规模饲养场)生产技术规范》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肉鹅养殖的生产技术规范,旨在规范肉鹅养殖小区(规模饲养场)的生产管理,提升肉鹅养殖的科技水平和经济效益,该规范涵盖了以下关键方面:

  1. 肉鹅养殖小区(规模饲养场)的选址与规划
  2. 肉鹅品种选择与繁殖技术
  3. 肉鹅饲养管理技术
  4. 肉鹅疫病防控技术
  5. 肉鹅产品加工与销售

规范解读与应用实践

选址与规划

肉鹅养殖小区(规模饲养场)的选址应遵循以下原则:

  1. 交通便利,靠近市场;
  2. 水源充足,水质优良;
  3. 地势平坦,排水良好;
  4. 远离污染源,环境优美。

在规划上,应合理布局生产区、生活区、防疫区等,确保生产、生活、防疫三区分离,实现高效管理。

肉鹅品种选择与繁殖技术

肉鹅品种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

  1. 生长速度快,肉质优良;
  2. 抗病能力强,适应性广;
  3. 繁殖性能好,后代生长发育良好。

繁殖技术主要包括:

  1. 选择优良品种进行杂交改良;
  2. 加强种鹅饲养管理,提高繁殖率;
  3. 实施人工授精技术,提高受精率。

肉鹅饲养管理技术

  1. 饲料选择:选用优质饲料,确保肉鹅营养需求;
  2. 饲养密度:合理控制饲养密度,避免拥挤;
  3. 环境控制: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确保肉鹅健康成长;
  4. 疫病防控:加强疫病监测,实施科学防疫措施。

肉鹅疫病防控技术

  1.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肉鹅免疫力;
  2. 定期进行疫病检测,及时发现并隔离病鹅;
  3. 实施疫苗接种,预防疫病发生;
  4. 加强生物安全,防止疫病传播。

肉鹅产品加工与销售

  1. 产品加工:根据市场需求,加工不同规格的肉鹅产品;
  2. 品牌建设:打造优质肉鹅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3. 销售渠道: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

DB21/T 1884-2011《肉鹅小区(规模饲养场)生产技术规范》为我国肉鹅养殖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在实际应用中,养殖户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认真执行规范要求,提高肉鹅养殖效益,为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