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鸭小区生产技术规范DB21/T 1885-2011 解读与实施指南

团体标准 602
《DB21/T 1885-2011 肉鸭小区(规模饲养场)生产技术规范解读与应用实践》一文详细解读了肉鸭规模饲养场的生产技术规范,包括选址、建设、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方面,文章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了规范在肉鸭养殖中的应用,为肉鸭养殖企业提供指导。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肉鸭产业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DB21/T 1885-2011 肉鸭小区(规模饲养场)生产技术规范》作为我国肉鸭行业的重要技术标准,对于推动肉鸭产业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生产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范,并结合实际生产案例进行分析,以期对肉鸭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DB21/T 1885-2011 肉鸭小区(规模饲养场)生产技术规范概述

《DB21/T 1885-2011 肉鸭小区(规模饲养场)生产技术规范》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肉鸭小区(规模饲养场)的生产技术规范,由辽宁省畜牧兽医局提出,辽宁省标准化研究院负责归口管理,并于2011年正式发布,该规范涵盖了肉鸭小区的选址、建设、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旨在引导肉鸭生产者实现肉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DB21/T 1885-2011 肉鸭小区(规模饲养场)生产技术规范解读

选址与建设

选址原则:

  1. 交通便利,便于饲料和产品的运输;
  2. 距离居民区较远,减少环境污染;
  3. 地势较高,排水系统良好;
  4. 水源充足,水质达标。 **
  5. 鸭舍:采用封闭式,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和通风换气条件;
  6. 饲料库:保持干燥、通风,防止饲料霉变;
  7. 污水处理设施:采用生物处理、物理处理等多种方法,确保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饲养管理

  1. 品种选择:选择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肉质优良的肉鸭品种;
  2. 饲料配制:根据肉鸭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科学配制饲料,确保营养均衡;
  3. 饲养密度:合理控制饲养密度,避免拥挤,减少疫病发生;
  4. 环境卫生:保持鸭舍清洁,定期消毒,防止疫病传播。

疫病防控

  1. 免疫接种:按照国家规定,对肉鸭进行免疫接种,提高群体免疫力;
  2. 疫病监测:定期进行疫病监测,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并采取防控措施;
  3. 隔离观察:对疑似病鸭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

环境保护

  1. 污水处理:采用生物处理、物理处理等多种方法,确保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2. 废弃物处理:对鸭粪、鸭毛等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环境污染。

DB21/T 1885-2011 肉鸭小区(规模饲养场)生产技术规范应用实践

案例分析:

某肉鸭养殖场位于我国北方地区,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根据DB21/T 1885-2011规范,该养殖场在选址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以上因素,确保了养殖场的环境和资源优势。

饲养管理:

该养殖场选用优质肉鸭品种,科学配制饲料,合理控制饲养密度,保持鸭舍环境卫生,通过实施DB21/T 1885-2011规范,该养殖场实现了肉鸭的高产、优质、高效生产。

疫病防控:

该养殖场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对肉鸭进行免疫接种和疫病监测,确保了养殖场的安全稳定。

环境保护:

该养殖场采用生物处理、物理处理等多种方法,对污水处理和废弃物进行处理,实现了养殖场的可持续发展。

《DB21/T 1885-2011 肉鸭小区(规模饲养场)生产技术规范》为我国肉鸭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规范的实施,肉鸭养殖企业可以提升生产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实现肉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