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糜子生产技术规程,绿色食品品质保障之道
《平凉市糜子生产技术规程》(DB62/T 1208-2004)旨在保障绿色食品生产,通过规范糜子种植技术,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该规程从种植、管理到收获全过程提供技术指导,助力实现绿色、可持续的农业生产。
在我国广袤的北方大地,糜子,亦称谷子或小米,作为一项重要的粮食作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与民生福祉,平凉市,作为糜子的核心产区,坐拥得天独厚的种植资源,为了推动糜子产量与品质的双重提升,确保绿色食品的安全生产,我国精心制定了《平凉市糜子生产技术规程》(DB62/T 1208-2004),本文将深入剖析该规程的内涵及其在绿色食品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平凉市糜子生产技术规程》(DB62/T 1208-2004)概览
《平凉市糜子生产技术规程》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糜子生产的省级地方标准,该规程全面规定了糜子从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到收获及储藏等各个生产环节的技术规范,旨在提升糜子的产量与品质,确保绿色食品的生产质量。
规程的核心内容
品种选择
根据平凉市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规程推荐了“平凉糜子1号”、“平凉糜子2号”等适宜种植的优良品种,这些品种以其高产量、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等特性,为糜子产量的提升和品质的保障奠定了坚实基础。
播种
规程详细规定了糜子的播种时间、播种量、播种深度等技术细节,糜子播种的最佳时期为春末夏初,播种量为每亩1.5-2公斤,播种深度保持在2-3厘米,规程强调合理轮作,避免连作,以维护土壤健康。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提升糜子产量和品质的关键,规程对施肥、灌溉、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 施肥:根据土壤肥力情况,科学施用底肥和追肥,底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
- 灌溉:根据土壤墒情和气候条件,适时灌溉,防止水分过多引发病害。
- 中耕除草: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保持田间清洁。
- 病虫害防治: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
收获及储藏
规程对糜子的收获及储藏提出了明确要求,收获时间一般在籽实成熟后,采用人工或机械方式进行,储藏时需选择干燥、通风、防潮的环境,以避免霉变。
绿色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平凉市糜子生产技术规程》在绿色食品生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
- 提升糜子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 严格规范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的使用,降低农产品污染风险,保障绿色食品的生产。
-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平凉市糜子生产技术规程》(DB62/T 1208-2004)为我国糜子生产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对提升糜子产量和品质,保障绿色食品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应继续推广规程的实施,为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