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市菜豆地膜生产技术规程应用解析

团体标准 602
《庆市菜豆地膜生产技术规程(DB62/T 2368-2013)》为庆市菜豆种植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地膜覆盖技术规范,本规程详细介绍了地膜选择、覆盖方法、管理措施等关键环节,旨在提高菜豆产量和品质,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解读与应用此规程,有助于菜农掌握科学种植技术,实现增产增收。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绿色食品的生产日益受到重视,庆市,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近年来在绿色食品生产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菜豆地膜生产技术规程(DB62/T 2368-2013)的推行,对于提升菜豆产量、优化产品质量、维护生态环境具有深远意义,本文旨在解读庆市菜豆地膜生产技术规程(DB62/T 2368-2013),并探讨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庆市菜豆地膜生产技术规程应用解析,庆市菜豆地膜生产技术规程应用解析,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技术规程,第1张

庆市菜豆地膜生产技术规程(DB62/T 2368-2013)概述

作为我国首个针对菜豆地膜生产的省级地方标准,该规程于2013年正式发布实施,它详细规定了菜豆地膜生产的各项技术要求,涵盖了品种选择、播种技术、地膜覆盖、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等关键环节。

规程的主要内容

品种选择

规程强调,应选择适应庆市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菜豆品种,推荐品种需具备抗病性强、耐旱、耐寒、早熟等优良特性,以确保产量与品质。

播种技术

播种前需进行土壤消毒、施肥、整地等准备工作,一般选择春季播种,播种深度为2-3厘米,行距40-50厘米,株距20-25厘米。

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是提高菜豆产量的关键措施,规程要求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聚乙烯地膜,厚度为0.008-0.010毫米,地膜覆盖时间一般在播种后2-3天,确保紧贴地面,减少水分蒸发和杂草生长。

田间管理

加强田间管理,包括浇水、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浇水应遵循“浅水勤浇、见干见湿”的原则,施肥应遵循“氮磷钾平衡、适量施用”的原则,除草可采用化学除草剂或人工除草,病虫害防治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病虫害防治

规程要求对菜豆常见病虫害进行监测和防治,包括疫病、锈病、蚜虫、豆荚螟等,防治方法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

收获与贮藏

规程要求在菜豆成熟后及时收获,避免因降雨、病虫害等原因导致减产,收获后,将菜豆晾晒至适宜水分,进行贮藏。

规程的应用

庆市菜豆地膜生产技术规程(DB62/T 2368-2013)的实施,对于提高菜豆产量、提升产品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生产中,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操作,具体措施如下:

  1.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农民对规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2. 建立健全生产档案,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技术措施。
  3.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4. 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提高菜豆生产效益。
  5. 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防治,确保菜豆产量和品质。

庆市菜豆地膜生产技术规程(DB62/T 2368-2013)的实施,对于推动庆市菜豆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生产中,我们要认真贯彻规程要求,不断提高菜豆产量和品质,为我国绿色食品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