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市结球甘蓝地膜生产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要点
《庆市结球甘蓝地膜生产技术规程》为DB62/T 2367-2013,旨在规范结球甘蓝地膜生产,提高产量和品质,本文解读了规程内容,包括地膜选择、铺设、管理及收储等关键环节,旨在指导生产者应用规程,提升生产效益。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速,绿色食品的生产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关键方向,庆市,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近年来在绿色食品生产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庆市的特产品——结球甘蓝,其地膜生产技术规程(DB62/T 2367-2013)的制定与实施,对于提升结球甘蓝的产量与品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将深入解读DB62/T 2367-2013《绿色食品 庆市结球甘蓝地膜生产技术规程》,并探讨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DB62/T 2367-2013规程概述
DB62/T 2367-2013《绿色食品 庆市结球甘蓝地膜生产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庆市结球甘蓝地膜生产的技术规程,该规程以绿色食品生产标准为基准,结合庆市结球甘蓝生产的实际情况,对地膜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了详细规范。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庆市结球甘蓝地膜生产的全过程,包括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关键环节。
生产基地选择
应选择土壤肥沃、排水顺畅、光照充足的地块作为生产基地,并确保基地周边无污染源,以保障绿色食品的品质。
品种选择
应选择抗病力强、适应性广、产量高的结球甘蓝品种。
种子处理
选用优质种子,进行消毒、催芽等处理,以提高发芽率。
地膜覆盖
- 地膜选择:使用厚度为0.008-0.010毫米的黑色地膜,这种地膜具有良好的遮光、保温、保湿、防草、防虫等功能。
- 铺设时间:一般在播种前10-15天进行地膜铺设。
- 铺设方法:将地膜平铺于地面,拉紧并压实,确保地膜与土壤紧密贴合。
播种与定植
- 播种:采用穴播或条播方式,每穴播种2-3粒。
- 定植:播种后20-25天,当幼苗长到3-4片真叶时进行定植。
肥水管理
- 施肥:采用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的方式,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
- 浇水:根据土壤墒情和作物生长需求,适时浇水。
病虫害防治
- 农业防治:合理轮作、间作,清除田间杂草,降低病虫害发生。
- 物理防治:利用黄板、银膜等物理方法诱虫。
-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等生物防治病虫害。
采收与包装
- 采收:当结球甘蓝球径达到规定标准时进行采收。
- 包装:采用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包装材料,确保产品卫生。
规程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提高结球甘蓝产量和品质
通过严格执行DB62/T 2367-2013规程,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提高结球甘蓝的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规程的实施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提升农民收益
通过提高结球甘蓝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DB62/T 2367-2013《绿色食品 庆市结球甘蓝地膜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与实施,对庆市结球甘蓝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生产中,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提高结球甘蓝产量和品质,为我国绿色食品产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