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2517-2022 水稻产量测定规范解析

团体标准 602
《DB33/T 2517-2022 水稻产量测定操作规范详解》是一部详细阐述水稻产量测定操作规范的文件,它规定了水稻产量测定的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等,旨在提高水稻产量测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水稻,作为我国至关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为了提升水稻产量,我国精心制定了《水稻产量测定操作规范》(DB33/T 2517-2022),该规范旨在标准化水稻产量测定的流程,保障测定数据的精确性和可信度,本文将对该规范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水稻种植者、农业技术人员以及相关机构提供水稻产量测定的实用指导。

DB33/T 2517-2022 水稻产量测定规范解析,DB33/T 2517-2022 水稻产量测定规范解析,2022,2,测定方法,第1张

《水稻产量测定操作规范》概览

该规范详尽地阐述了水稻产量测定的术语与定义、基本准则、测量方法、数据整理以及结果报告等内容,并适用于我国水稻生产、科研、教育、推广等领域的产量测量工作。

水稻产量测定操作规范详析

术语与定义

(1)水稻产量:通常指单位面积内水稻的产量,常用千克/公顷来表示。

(2)测定面积:指用于测量产量的特定区域。

(3)实割面积:实际收割的水稻面积。

(4)测定产量:在测定面积内,通过收割、脱粒、称重等步骤得到的水稻产量。

基本要求

(1)在测定前,操作人员需熟悉《水稻产量测定操作规范》,掌握测定方法、数据整理、结果报告等方面的要求。

(2)测定人员需具备一定的水稻种植和农业技术知识,熟悉水稻的生长习性。

(3)测定所使用的工具和设备需性能优良,确保测定结果的精确性。

测定方法

(1)选取测定点:根据地形、土壤、品种等因素,在测定面积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测定点。

(2)收割:在水稻成熟期,采用人工或机械收割,确保收割面积与测定面积相匹配。

(3)脱粒:将收割的水稻进行脱粒,去除稻壳、稻叶等杂质。

(4)称重:对脱粒后的水稻进行称重,并记录重量。

(5)计算产量:根据测定面积和称重结果,计算出单位面积的水稻产量。

数据处理

(1)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指标。

(2)对测定结果进行质量控制和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结果报告

(1)报告应包含测定时间、地点、品种、测定面积、测定产量、测定方法、数据整理等内容。

(2)报告需清晰、简洁、准确,便于相关人员查阅和分析。

《水稻产量测定操作规范》(DB33/T 2517-2022)为我国水稻产量测定工作提供了权威依据,水稻种植者、农业技术人员和相关机构应严格遵守该规范,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为我国水稻产业的繁荣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标签: 20222测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