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5/T 219-2005标准解析,龙眼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与应用

团体标准 602
本标准详细解读了DB45/T 219-2005,阐述了无公害龙眼生产技术规程,包括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旨在指导龙眼种植者实现绿色、环保、高效的龙眼生产。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无公害食品的生产与消费逐渐成为广大消费者的焦点,龙眼,作为我国南方独有的水果,以其丰富的营养、独特的口感和显著的市场价值而备受青睐,为确保龙眼产品的质量安全,我国制定了《无公害食品 龙眼生产技术规程》(DB45/T 219-2005)标准,本文将深入解读这一标准,并探讨其在龙眼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DB45/T 219-2005标准解析,龙眼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与应用,DB45/T 219-2005标准解析,龙眼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与应用,标准解读,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第1张

DB45/T 219-2005标准概述

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DB45/T 219-2005标准,旨在对龙眼生产过程进行规范,确保其产品符合无公害食品的要求,该标准详细规定了龙眼生产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果实采收与处理等各方面的技术要求。

无公害龙眼生产技术规程详解

产地环境

根据DB45/T 219-2005标准,龙眼产地需选择生态环境优越、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区域,产地应远离污染源,确保生产过程不受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污染。

品种选择

龙眼品种的选择应结合市场需求,并具备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等特点,生产者应优先选择通过国家或地方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优良品种。

栽培管理

  1. 种植密度:依据品种、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等因素,一般每亩种植33-55株为宜。
  2. 施肥:遵循“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根据土壤肥力和龙眼生长需求,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
  3. 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干旱和涝害,合理灌溉,避免过量灌溉。

病虫害防治

  1. 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合理修剪,清除病残枝叶,降低病虫害发生。
  2.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益虫等生物防治病虫害。
  3. 化学防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使用农药,避免滥用和过量使用,减少农药残留。

果实采收与处理

  1. 采收时期:根据龙眼品种特性和市场需求,适时采收。
  2. 采收方法:采用人工采收,注意轻拿轻放,避免果实损伤。
  3. 果实处理:及时进行预冷、分级、包装等处理,确保果实新鲜、品质优良。

DB45/T 219-2005标准在龙眼生产中的应用

提高龙眼产品质量安全

DB45/T 219-2005标准从多个方面规范龙眼生产,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满足消费者对无公害食品的需求。

促进龙眼产业可持续发展

实施DB45/T 219-2005标准,推动龙眼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助力产业可持续发展。

提升龙眼产品市场竞争力

遵循DB45/T 219-2005标准生产的龙眼产品,具有质量优良、口感鲜美、安全可靠等特点,有助于提升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无公害食品 龙眼生产技术规程》(DB45/T 219-2005)标准对规范龙眼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生产者应认真学习并应用该标准,确保龙眼产品质量安全,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的龙眼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