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2/T 1144-2022标准解析,旱田土壤长残效除草剂污染生物炭原位钝化修复技术规程

团体标准 602
DB12/T 1144-2022标准针对旱田土壤中长残效除草剂污染,提出一种生物炭原位钝化修复技术规程,该技术利用生物炭对污染物进行吸附、钝化,实现土壤污染修复。

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化学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长期过量使用除草剂,导致土壤中残留的除草剂种类和数量不断攀升,严重影响了土壤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为解决这一难题,我国制定了《旱田土壤4种长残效除草剂污染生物炭原位钝化修复技术规程》(DB12/T 1144-2022),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旨在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DB12/T 1144-2022标准解析,旱田土壤长残效除草剂污染生物炭原位钝化修复技术规程,DB12/T 1144-2022标准解析,旱田土壤长残效除草剂污染生物炭原位钝化修复技术规程,2022,标准解读,现代化,第1张

规程背景

DB12/T 1144-2022规程的制定,旨在规范我国北方旱田土壤中草甘膦、百草枯、草铵膦和敌草快等4种长残效除草剂污染的生物炭原位钝化修复技术,该规程旨在通过生物炭原位钝化技术,有效降低土壤中长残效除草剂的残留量,提升土壤环境质量。

技术原理

生物炭原位钝化修复技术是一种基于生物炭吸附和钝化作用的土壤修复技术,该技术利用生物炭的孔隙结构和较高比表面积,对土壤中的长残效除草剂进行吸附,降低其生物有效性,从而减少对土壤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

具体原理如下:

  1. 吸附作用:生物炭表面具有丰富的官能团,能够与土壤中的长残效除草剂分子发生物理吸附,降低其溶解度和迁移性。
  2. 钝化作用:生物炭表面吸附的长残效除草剂分子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不易溶解、迁移和生物降解的稳定物质,从而降低其生物有效性。

技术流程

DB12/T 1144-2022规程规定了生物炭原位钝化修复技术的具体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采样与检测:对污染土壤进行采样,检测土壤中长残效除草剂的含量和种类。
  2. 生物炭制备:根据土壤性质和污染程度,选择合适的生物炭材料,制备生物炭。
  3. 生物炭施用:将制备好的生物炭均匀施入污染土壤中,确保生物炭与土壤充分混合。
  4. 微生物接种:在生物炭施用后,接种具有降解长残效除草剂能力的微生物,促进生物炭与土壤的相互作用。
  5. 修复效果监测:定期对土壤中的长残效除草剂含量进行监测,评估修复效果。
  6. 修复效果评价:根据监测数据,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价,确定修复达标。

DB12/T 1144-2022《旱田土壤4种长残效除草剂污染生物炭原位钝化修复技术规程》为我国旱田土壤中长残效除草剂污染的修复提供了技术指导,通过生物炭原位钝化修复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长残效除草剂的残留量,提升土壤环境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土壤性质、污染程度和修复目标,合理选择生物炭材料和微生物,确保修复效果。

DB12/T 1144-2022规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我国旱田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应进一步优化生物炭原位钝化修复技术,提高修复效率,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