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5/T 2536-2022,五指毛桃组培苗标准化生产技术新标准

团体标准 603
《DB45/T 2536-2022 五指毛桃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发布,标志着五指毛桃组培苗生产进入标准化新阶段,为培育优质种苗提供规范指导,推动产业发展。

随着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组培技术在植物繁殖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五指毛桃,这一具有显著药用价值的植物,其组培苗生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显得尤为关键,为了规范五指毛桃组培苗的生产流程,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我国正式颁布了DB45/T 2536-2022《五指毛桃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探讨该规程的制定背景、核心内容以及其实施的重要意义。

DB45/T 2536-2022,五指毛桃组培苗标准化生产技术新标准,DB45/T 2536-2022,五指毛桃组培苗标准化生产技术新标准,2022,技术规程,2,第1张

规程的制定背景

五指毛桃,学名Sarcoscypha coccinea,隶属于真菌门,是一种生长在桃树上的肉质果实体,它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炎、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逐年攀升,野生五指毛桃资源日益稀缺,人工种植的产量也相对较低,为解决这一矛盾,组培技术应运而生,通过快速繁殖五指毛桃,有效提高产量和品质。

DB45/T 2536-2022《五指毛桃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旨在规范五指毛桃组培苗的生产流程,提升生产效率,确保产品质量,进而推动五指毛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规程的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五指毛桃组培苗的生产,涵盖了组培材料的采集、处理、接种、培养、移栽等各个环节。

组培材料

五指毛桃组培材料应选用健康、无病虫害的植株,采集部位为幼嫩茎段。

培养基配制

五指毛桃组培培养基应选用适合其生长的配方,一般包括MS培养基、激素、糖、维生素等成分。

接种与培养

组培苗的接种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接种后置于适宜温度、光照和湿度的培养箱中培养。

移栽与生长

组培苗移栽前应进行驯化处理,逐步降低培养条件,提高移栽成活率,移栽后,应加强肥水管理,促进组培苗生长。

病虫害防治

组培苗生产过程中,应加强病虫害防治,确保产品质量。

实施意义

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标准化生产,可以缩短组培苗的繁殖周期,提升生产效率。

保障产品质量

规程的实施有助于规范生产流程,确保组培苗的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

推动产业发展

五指毛桃组培苗生产技术的推广,有助于提升五指毛桃产业的整体水平,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保障生态环境

五指毛桃组培苗生产技术可以减少对野生资源的依赖,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DB45/T 2536-2022《五指毛桃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与实施,对于推动五指毛桃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应继续加强组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为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标签: 2022技术规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