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1919.1-2022深度解读,水稻病虫害高效防控技术规程创新引领

团体标准 602
《DB42/T 1919.1-2022》解读,标志着水稻病虫害高效防控技术规程迈入新阶段,该规程从种植、防治等方面提供全面指导,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防控,降低病虫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提高水稻品质。

随着我国农业2.html" class="superseo">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水稻作为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石,其产量与品质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水稻病虫害的爆发不仅对水稻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还可能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为此,我国最新颁布了DB42/T 1919.1-2022《机械高效防控病虫害技术规程 第1部分:水稻》,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旨在为水稻种植者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指导。

DB42/T 1919.1-2022深度解读,水稻病虫害高效防控技术规程创新引领,DB42/T 1919.1-2022深度解读,水稻病虫害高效防控技术规程创新引领,2022,现代化,2,第1张

DB42/T 1919.1-2022《机械高效防控病虫害技术规程 第1部分:水稻》由省农业科学院等权威机构编制,并经省市场管理局批准发布,该规程旨在规范水稻病虫害的机械防控技术,提升防控效果,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规程核心内容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我国各水稻产区,涵盖南方籼稻和北方粳稻等多种水稻品种。

防控原则

  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在水稻生长周期内,依据病虫害发生规律,采取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
  2.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水稻病虫害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3. 绿色防控,安全高效:在防控过程中,优先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环保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防控技术

  1. 农业防治:包括选择抗病品种、合理轮作、清洁田园、科学施肥等措施。
  2. 物理防治:利用黄板、杀虫灯、诱虫剂等物理手段,诱杀或驱赶害虫。
  3.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病原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4. 化学防治: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无效或不足以控制病虫害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防控流程

  1. 病虫害监测:通过田间调查、观察、实验室检测等方法,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
  2. 制定防控方案: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控方案,包括防治时间、方法、用药量等。
  3. 实施防控措施:按照防控方案,进行病虫害防治。
  4. 效果评估: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不断改进防控措施。

规程实施意义

  1. 提升水稻产量和品质:通过有效防控病虫害,减少水稻损失,提高产量和品质。
  2. 降低农药使用量:强调绿色防控,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农药残留,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3. 保护生态环境:提倡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环保技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4.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DB42/T 1919.1-2022《机械高效防控病虫害技术规程 第1部分:水稻》的发布,为我国水稻病虫害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水稻种植者应积极学习和应用该规程,提高水稻病虫害防控效果,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标签: 2022现代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