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1897-2022,农业现代化新引擎——农用航空器水稻播种技术规程解读
《DB42/T 1897-2022 农用航空器水稻播种技术规程》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指南,旨在规范农用航空器水稻播种技术,提高播种效率和水稻产量,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稳步推进,农用航空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的播种技术革新对于提升产量与品质至关重要,近日发布的DB42/T 1897-2022《农用航空器水稻播种技术规程》为农用航空器水稻播种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DB42/T 1897-2022《农用航空器水稻播种技术规程》是由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主导,联合多家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编制的农业行业标准,该规程旨在规范农用航空器水稻播种的技术要求,确保播种质量,从而保障水稻产量与品质的提升。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利用农用航空器进行水稻播种的生产活动,涵盖了播种前的准备工作、播种作业以及播种后的管理等多个环节。
技术要求
播种前准备
播种前,必须对农用航空器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对播种区域进行精确测量和规划,确定播种面积、播种量等关键参数。
播种作业
播种作业应遵循以下原则:
- 根据水稻品种、播种季节、土壤条件等因素,合理选择播种量和播种密度。
- 适时调整播种机高度,确保播种深度均匀一致。
- 控制播种速度,避免因速度过快而导致的播种不均匀现象。
- 播种过程中,密切关注播种情况,及时调整播种参数。
播种后管理
播种后,需及时进行田间管理,包括灌溉、施肥、除草等,确保水稻正常生长。
质量控制
播种质量
播种质量是确保水稻产量的关键,本规程要求播种均匀、深度一致、播种量准确。
播种效率
提高播种效率是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本规程要求农用航空器播种速度适中,确保播种面积与实际播种量相符。
播种后管理
播种后管理对水稻生长至关重要,本规程要求对播种区域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规程实施与推广
宣传培训
加强DB42/T 1897-2022《农用航空器水稻播种技术规程》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业从业者对规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技术推广
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推广农用航空器水稻播种技术,提高水稻播种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农用航空器水稻播种技术的支持力度,包括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扶持,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DB42/T 1897-2022《农用航空器水稻播种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我国农用航空器水稻播种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通过规程的实施与推广,我们有望进一步提高水稻播种质量,保障水稻产量与品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我们将充分发挥农用航空技术的优势,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