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1489.1-2021规范解读,秦川牛规模养殖场建设技术要点

团体标准 602
《DB61/T 1489.1-2021 秦川牛生产技术规范 第1部分:规模养殖场建设》详细阐述了秦川牛规模养殖场建设的标准与要求,规范涵盖了养殖场选址、建筑设计、设施设备、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方面,旨在提升秦川牛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保障养殖安全和产品质量。

秦川牛,作为我国知名的肉牛品种,以其肉质鲜美、繁殖力旺盛、适应性强而闻名,为了提升秦川牛的养殖经济效益,规范养殖场的建设标准,我国正式颁布了《秦川牛生产技术规范 第1部分:规模养殖场建设》(DB61/T 1489.1-2021),本文将围绕这一规范,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解读。

DB61/T 1489.1-2021规范解读,秦川牛规模养殖场建设技术要点,DB61/T 1489.1-2021规范解读,秦川牛规模养殖场建设技术要点,2,技术规范,第1张

规范的核心内容

养殖场的选址与规划

该规范对秦川牛养殖场的选址原则进行了详细规定,强调养殖场应选址于交通便利、水源充沛、土壤肥沃、空气质量优越的区域,对养殖场的布局规划提出了具体要求,涵盖了生产区、生活区、隔离区以及粪污处理区等关键区域。

养殖设施与设备

规范明确了秦川牛养殖场必须配备的设施与设备,包括牛舍、饲料库、青贮池、运动场、防疫室等,牛舍的设计需充分考虑牛只的生活习性,确保其居住舒适、安全;饲料库应具备防潮、防鼠、防虫等防护功能;青贮池的容量需满足养殖规模的需求。

饲料管理

规范对秦川牛饲料的来源、质量、加工、储存和供应等方面制定了严格的要求,强调养殖场应选用优质饲料,保证营养均衡;饲料加工需符合国家标准;储存过程中要防潮、防霉、防鼠;饲料供应应根据牛只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进行合理调整。

疫病防控

规范对秦川牛养殖场的疫病防控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要求养殖场建立健全防疫制度,严格执行疫苗接种、消毒、隔离等防疫措施,并对疫病的监测、报告和处理提出了具体要求。

粪污处理

规范对秦川牛养殖场的粪污处理提出了明确要求,提倡采用科学的粪污处理技术,实现粪污的资源化利用,具体措施包括堆积发酵、沼气利用、有机肥生产等。

规范的实施与意义

DB61/T 1489.1-2021规范的制定与实施,对我国秦川牛规模养殖场的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提升养殖效益

规范的实施有助于提升秦川牛养殖场的生产水平,降低成本,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保障动物福利

规范要求养殖场配备符合动物生活习性的设施与设备,有助于提升秦川牛的生活质量,减少动物的痛苦。

促进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

规范强调粪污的资源化利用,有助于推动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环境污染。

推动产业标准化发展

规范的实施将推动秦川牛养殖产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进程,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秦川牛生产技术规范 第1部分:规模养殖场建设》(DB61/T 1489.1-2021)的制定与实施,为我国秦川牛养殖场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养殖场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建设,以提升养殖效益,推动秦川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标签: 2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