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1489.17-2021 秦川牛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深度解析

团体标准 604
《DB61/T 1489.17-2021 秦川牛生产技术规范第17部分》详细解析了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旨在提升秦川牛养殖业的环保水平,规范从粪污收集、处理、资源化利用等方面,为养殖户提供科学指导,助力绿色养殖。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畜牧业生产规模持续扩大,粪污问题逐渐凸显,为了确保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降低粪污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我国正式发布了DB61/T 1489.17-2021《秦川牛生产技术规范 第17部分:粪污无害化处理》标准,本文旨在对该标准进行深入解读,为秦川牛粪污的无害化处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DB61/T 1489.17-2021 秦川牛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深度解析,DB61/T 1489.17-2021 秦川牛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深度解析,2,现代化,技术规范,第1张

DB61/T 1489.17-2021《秦川牛生产技术规范 第17部分:粪污无害化处理》标准主要针对秦川牛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旨在提升秦川牛养殖场的环保性能,降低粪污对环境的污染。

粪污无害化处理方法

堆肥化处理

堆肥化处理是将粪污与有机物(如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等)混合,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微生物分解,最终形成有机肥料,DB61/T 1489.17-2021标准对堆肥化处理提出了以下要求:

  1. 堆肥原料:应选择适宜的有机物,如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等,确保堆肥质量。
  2. 堆肥堆体:堆肥堆体应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氧气等条件,有利于微生物分解。
  3. 堆肥时间:堆肥时间一般需3-6个月,以确保粪污彻底分解。

沼气化处理

沼气化处理是将粪污与有机物在厌氧条件下进行发酵,产生沼气,DB61/T 1489.17-2021标准对沼气化处理提出了以下要求:

  1. 沼气池设计:沼气池应具备足够的容积,以满足粪污处理需求。
  2. 发酵条件:发酵温度应控制在35-55℃,pH值控制在6.5-7.5,确保发酵效果。
  3. 沼气利用:沼气可作为燃料、发电等,提高粪污处理的经济效益。

生物处理

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对粪污进行分解,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DB61/T 1489.17-2021标准对生物处理提出了以下要求:

  1. 微生物选择:选择具有良好分解能力的微生物,如芽孢杆菌、放线菌等。
  2. 处理条件:控制温度、pH值、营养物质等条件,确保微生物活性。
  3. 处理周期:生物处理周期一般需1-2周,以确保粪污彻底分解。

粪污无害化处理注意事项

  1. 粪污收集:及时收集粪污,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降低处理效果。
  2. 粪污运输:运输过程中应采取防漏、防溢措施,确保运输安全。
  3. 处理设备:选择合适、高效的粪污处理设备,提高处理效果。
  4. 操作人员:加强操作人员培训,提高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水平。

DB61/T 1489.17-2021《秦川牛生产技术规范 第17部分:粪污无害化处理》标准为秦川牛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实施该标准,可以有效提高秦川牛养殖场的环保水平,减少粪污对环境的污染,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