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1489.20-2021规范解读,秦川牛排酸技术应用与解析

团体标准 605
《DB61/T 1489.20-2021》解读了秦川牛生产技术规范的第20部分,重点解析了排酸技术在秦川牛养殖中的应用,规范详细阐述了排酸技术的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旨在提高秦川牛养殖效益,保障肉质品质。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秦川牛作为我国肉牛品种的佼佼者,以其上乘的肉质和独特的口感,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为了进一步提升秦川牛的生产质量和经济效益,我国制定了DB61/T 1489.20-2021《秦川牛生产技术规范 第20部分:排酸》,旨在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切实可行的排酸技术指导。

DB61/T 1489.20-2021规范解读,秦川牛排酸技术应用与解析,DB61/T 1489.20-2021规范解读,秦川牛排酸技术应用与解析,2,技术规范,质量检测,第1张

DB61/T 1489.20-2021规范概述

DB61/T 1489.20-2021《秦川牛生产技术规范 第20部分:排酸》是我国针对秦川牛排酸技术而制定的地方标准,该规范详细阐述了排酸的定义、技术要求、操作流程、质量检测等关键内容,旨在提升秦川牛肉的品质与口感,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肉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排酸技术解析

排酸的定义

排酸,顾名思义,是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在牛屠宰后迅速降低其体温,促使肌肉中的乳酸等代谢产物充分释放,进而改善肉质,提升肉品品质的过程。

排酸技术要求

  1. 屠宰后需及时进行排酸,通常要求在屠宰后6小时内完成。
  2. 排酸过程中,需维持牛体温度在0-4℃之间,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肉质造成不利影响。
  3. 排酸期间,应确保牛体表面清洁,防止细菌滋生。
  4. 排酸完成后,必须对肉质进行严格检测,确保其符合质量标准。

排酸操作流程

  1. 屠宰后,迅速将牛体放入水温控制在0-4℃的冷却池中。
  2. 在冷却过程中,应定时翻动牛体,确保各部位均匀冷却。
  3. 待牛体表面温度降至0-4℃后,取出牛体进行表面清洁。
  4. 将牛体放入排酸间,进行自然排酸,一般需24小时。
  5. 排酸结束后,对肉质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加工。

排酸技术的应用

提高肉品质

排酸技术能有效降低肉质中的乳酸含量,使肉质更加鲜嫩多汁,显著提升肉品品质。

延长肉品保鲜期

通过排酸,可以减少肉质中的细菌数量,有效延长肉品的保鲜期。

提高经济效益

排酸技术有助于降低肉品损耗,从而提升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DB61/T 1489.20-2021《秦川牛生产技术规范 第20部分:排酸》的出台,为秦川牛养殖户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排酸技术指导,养殖户们应深入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以提升秦川牛肉的品质与口感,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肉品的需求,助力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