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大棚栽培新标准DB61/T 1518-2021深度解读及实战指南

团体标准 604
《DB61/T 1518-2021 羊肚菌大棚栽培技术规范解读与应用实践》为羊肚菌大棚栽培提供技术指导,详细解读规范内容,结合实际应用,提高羊肚菌产量与品质。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食用菌产业迎来了迅猛发展,羊肚菌,作为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口感,深受消费者喜爱,为了提升羊肚菌的产量与品质,规范大棚栽培技术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将围绕《DB61/T 1518-2021 羊肚菌大棚栽培技术规范》进行深入解读,并结合实际栽培经验,探讨如何运用这一规范,提升羊肚菌的栽培水平。

羊肚菌大棚栽培新标准DB61/T 1518-2021深度解读及实战指南,羊肚菌大棚栽培新标准DB61/T 1518-2021深度解读及实战指南,2,现代化,技术规范,第1张

《DB61/T 1518-2021 羊肚菌大棚栽培技术规范》概述

《DB61/T 1518-2021 羊肚菌大棚栽培技术规范》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羊肚菌大棚栽培的行业标准,于2021年正式发布,该规范明确了羊肚菌大棚栽培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质量标准等,旨在指导种植者科学、规范地进行大棚栽培,从而提高羊肚菌的产量和品质。

《DB61/T 1518-2021 羊肚菌大棚栽培技术规范解读》

栽培场地选择

根据规范要求,羊肚菌大棚栽培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地方,大棚结构应坚固耐用,具备良好的保温、保湿性能。

栽培材料准备

规范要求,羊肚菌栽培材料应选用优质菌种和优质基质,菌种需经过严格筛选,确保纯度和活力;基质应选用透气性好、保水性强、有机质含量高的材料。

栽培环境调控

在羊肚菌大棚栽培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规范建议,羊肚菌大棚内温度控制在15-20℃,湿度控制在60%-80%,光照强度控制在500-1000勒克斯。

栽培操作流程

规范详细介绍了羊肚菌大棚栽培的操作流程,包括菌种接种、发菌、覆土、出菇、采收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技术要求,如接种时要注意无菌操作,覆土时要均匀覆盖,出菇时要及时疏菇等。

质量控制

《DB61/T 1518-2021》规范对羊肚菌的质量控制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菌盖、菌柄、菌褶等部位的色泽、形状、等指标,种植者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质量检测,确保羊肚菌品质。

应用实践与效果分析

提高产量

通过应用《DB61/T 1518-2021》规范,羊肚菌大棚栽培的产量得到了显著提高,据调查,规范栽培的羊肚菌产量比传统栽培方法提高了20%以上。

提高品质

规范栽培的羊肚菌品质也得到了明显提升,菌盖肥厚、色泽鲜亮,菌柄粗壮、口感细腻,深受消费者喜爱。

降低成本

规范栽培过程中,通过优化菌种、基质、环境等因素,降低了生产成本,据估算,规范栽培的羊肚菌生产成本比传统栽培方法降低了10%左右。

《DB61/T 1518-2021 羊肚菌大棚栽培技术规范》为羊肚菌种植者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栽培指导,通过应用该规范,羊肚菌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均得到了显著提升,在今后的羊肚菌产业发展中,应继续推广和应用这一规范,为我国食用菌产业的繁荣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