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水稻、秋马铃薯、油菜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DB51/T 1038-2010深度解析与实用指南

团体标准 602
《省水稻-秋马铃薯油菜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DB51/T 1038-2010旨在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提升农业生态效益,本规范详细解析了水稻、秋马铃薯、油菜三种作物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包括耕作方式、肥料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保护性耕作作为一种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耕作模式,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我省的水稻、秋马铃薯和油菜等作物占据了当地农业的半壁江山,为了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保护宝贵的土壤资源,省农业厅制定了DB51/T 1038-2010《省水稻-秋马铃薯油菜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本文将深入解析该规范,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作用。

省水稻、秋马铃薯、油菜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DB51/T 1038-2010深度解析与实用指南,省水稻、秋马铃薯、油菜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DB51/T 1038-2010深度解析与实用指南,2,现代化,技术规范,第1张

DB51/T 1038-2010规范概述

DB51/T 1038-2010《省水稻-秋马铃薯油菜保护性耕作》是我省农业厅制定的地方标准,旨在对水稻、秋马铃薯和油菜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规范,该规范自2010年发布以来,已广泛应用于我省的相应种植区域。

规范的主要内容

保护性耕作原则

本规范明确了保护性耕作的原则,包括减少土壤侵蚀、提升土壤肥力、保护生态环境以及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性耕作技术

规范详细阐述了水稻、秋马铃薯和油菜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具体包括:

  1. 深翻与旋耕:根据土壤条件和作物需求,合理选择深翻与旋耕的频率和深度。
  2. 覆盖还田:将作物秸秆、杂草等有机物质覆盖于土壤表面,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升土壤肥力。
  3. 免耕播种:在适宜的土壤条件下,运用免耕播种技术,减少土壤扰动,保护土壤结构。
  4. 合理施肥:根据作物需求,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流失。

保护性耕作实施步骤

规范明确了保护性耕作的实施步骤,具体如下:

  1. 土壤调查:了解土壤类型、肥力状况、侵蚀程度等。
  2. 作物种植规划:根据土壤条件和市场需求,合理规划作物种植结构。
  3. 技术培训:对农民进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培训,提升农民的技术水平。
  4. 技术指导:对农民进行田间技术指导,确保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正确实施。

规范的应用与效果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够减少土壤侵蚀,提升土壤肥力,有利于作物生长,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够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保护性耕作技术有利于土壤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DB51/T 1038-2010《省水稻-秋马铃薯油菜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为我省水稻、秋马铃薯和油菜的保护性耕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充分认识规范的重要性,加强技术培训,提升农民的技术水平,确保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正确实施,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