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DB14/T 556-2017,无公害双孢蘑菇生产技术规程,食品安全与品质提升行业标准

团体标准 602
《DB14/T 556-2017 无公害双孢蘑菇生产技术规程》是保障食品安全、提升蘑菇品质的行业标准,该规程详细规定了无公害双孢蘑菇的生产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旨在提高蘑菇品质,确保消费者食用安全。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也随之增强,作为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的食用菌,双孢蘑菇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为了确保双孢蘑菇的生产质量,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我国特制定了《DB14/T 556-2017 无公害双孢蘑菇生产技术规程》,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析,以助生产者和消费者全面了解无公害双孢蘑菇的生产过程。

解析DB14/T 556-2017,无公害双孢蘑菇生产技术规程,食品安全与品质提升行业标准,解析DB14/T 556-2017,无公害双孢蘑菇生产技术规程,食品安全与品质提升行业标准,2,食品安全,技术规程,第1张

《DB14/T 556-2017 无公害双孢蘑菇生产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针对无公害双孢蘑菇生产的行业标准,由辽宁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并负责管理,该规程详细规定了无公害双孢蘑菇的生产环境、品种选择、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旨在提升双孢蘑菇的品质,确保食品安全。

生产环境

  1. 土壤: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pH值在5.5-6.5之间的地块进行生产。
  2. 水源:水源应无污染,符合国家相关水质标准。
  3. 空气:生产区域空气清新,无有害气体和粉尘。

品种选择

  1. 来源:选用品质优良、抗病性强、产量高的双孢蘑菇品种。
  2. 处理: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无病虫害。

栽培技术

  1. 栽培方式:采用层架式栽培,层架间距为60-80厘米,每层架栽种2-3层。
  2. 栽培时间: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一般春季3-4月、秋季9-10月为最佳播种期。
  3. 栽培管理: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温度控制在15-20℃,相对湿度在70%-80%,适时通风换气,防止病害发生。

病虫害防治

  1. 预防为主: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2.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等生物防治病虫害。
  3. 化学防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合理使用农药,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产品质量安全

  1. 产品质量:无公害双孢蘑菇应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不得含有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2. 包装标识:产品包装应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单位等信息。
  3. 渠道:通过正规渠道销售,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DB14/T 556-2017 无公害双孢蘑菇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为我国无公害双孢蘑菇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严格执行该规程,可以有效提高双孢蘑菇的品质,保障食品安全,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需求,生产者和消费者应共同努力,推动我国无公害双孢蘑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