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稻谷生产技术规程,推动农业绿色转型与品质升级

团体标准 603
《DB51/T 1656-2013 富硒稻谷生产技术规程》旨在推动农业绿色转型,通过规范富硒稻谷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持续加快,绿色、健康、安全的农产品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富硒稻谷作为一种富含硒元素的农产品,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和高市场需求,备受瞩目,为了规范富硒稻谷的生产技术,提升农产品品质,我国制定了DB51/T 1656-2013《富硒稻谷生产技术规程》,本文将从规程的背景、主要内容、实施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富硒稻谷生产技术规程,推动农业绿色转型与品质升级,富硒稻谷生产技术规程,推动农业绿色转型与品质升级,2,现代化,技术规程,第1张

规程背景

硒作为一种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提高免疫力等多种生理功能,近年来,我国富硒农产品产业发展迅速,但富硒稻谷的生产技术尚未形成统一标准,DB51/T 1656-2013《富硒稻谷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旨在规范富硒稻谷的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促进富硒稻谷产业的健康发展。

规程主要内容

(一)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我国富硒稻谷的生产,包括选种、育秧、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割、储藏等环节。

(二)选种与育秧

  1. 选种:选用适宜当地生态环境、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富硒稻谷品种,充分考虑品种的适应性、抗逆性、抗病性等因素。
  2. 育秧:采用无病种苗,播种前进行消毒处理,确保秧苗健康,育秧过程中,注意控制温度、湿度等条件,保证秧苗生长良好。

(三)播种与田间管理

  1. 播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期,采用精量播种,确保每穴播种数量,播种时注意均匀分布,避免漏播。
  2. 田间管理:科学施肥,合理灌溉,及时除草,防治病虫害,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确保土壤肥力;灌溉应根据土壤湿度、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控制灌溉量。

(四)病虫害防治

  1.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在防治过程中,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合理使用农药。
  2. 实行病虫害预报,及时采取措施,降低病虫害发生,通过监测病虫害发生情况,提前制定防治措施,降低病虫害对富硒稻谷产量的影响。

(五)收割与储藏

  1. 收割:选择晴天进行收割,确保稻谷质量,收割过程中,注意避免损伤稻谷,确保稻谷完整性。
  2. 储藏:采用干燥、通风、防潮的储藏条件,确保稻谷品质,储藏过程中,定期检查稻谷质量,防止霉变。

实施意义

(一)提高富硒稻谷品质

通过规范生产技术,确保富硒稻谷的产量和品质,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健康、安全农产品的需求。

(二)促进农业绿色转型

富硒稻谷生产技术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推动农业绿色转型,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富硒稻谷生产技术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我国富硒稻谷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

(四)增加农民收入

富硒稻谷生产技术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

DB51/T 1656-2013《富硒稻谷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与实施,对于推动我国富硒稻谷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级门应加强宣传与培训,提高农民对规程的认识和执行力度,共同推动我国富硒稻谷产业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