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驼毛原料鉴定与分级新规范解读,DB14/T 1296-2016标准剖析

团体标准 602
《DB14/T 1296-2016标准解读》详细介绍了羊驼毛原料鉴定与分级的新规范,该标准规范了羊驼毛原料的鉴定方法、分级标准以及质量要求,旨在提高羊驼毛产品的质量与品质,推动羊驼毛产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羊驼养殖业的蓬勃兴起,羊驼毛这一新型纤维原料逐渐成为市场焦点,为保障羊驼毛原料的生产、流通与使用规范,提升羊驼毛产品质量,我国于2016年正式颁布了DB14/T 1296-2016《羊驼毛原料鉴定与分级》标准,本文旨在对该标准进行深入解读,为相关企业和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羊驼毛原料鉴定与分级新规范解读,DB14/T 1296-2016标准剖析,羊驼毛原料鉴定与分级新规范解读,DB14/T 1296-2016标准剖析,标准解读,2,第1张

标准背景

羊驼毛以其卓越的保暖性能、细腻柔滑的手感以及出色的抗起球能力,成为天然纤维中的佼佼者,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环保、健康、时尚的追求日益增长,羊驼毛产品的市场需求逐年攀升,由于羊驼毛原料鉴定与分级标准缺失,市场上羊驼毛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给消费者和从业者带来了诸多困扰。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制定了DB14/T 1296-2016《羊驼毛原料鉴定与分级》标准,旨在规范羊驼毛原料的生产、流通与使用,提升羊驼毛产品质量。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羊驼毛原料的鉴定、分级、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等方面的要求,适用于羊驼毛原料的生产、加工、流通与使用。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明确了羊驼毛原料的相关术语和定义,如羊驼毛、羊驼毛纤维、羊驼毛原料等级等。

鉴定

羊驼毛原料鉴定主要包括外观鉴定、物理性能鉴定和化学成分鉴定。

(1)外观鉴定:观察羊驼毛原料的颜色、光泽、毛丛结构、毛丛长度、毛丛直径、毛丛密度等。

(2)物理性能鉴定:测定羊驼毛原料的长度、细度、强度、伸长率、回弹性等。

(3)化学成分鉴定:测定羊驼毛原料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灰分含量等。

分级

羊驼毛原料分级按照羊驼毛纤维的长度、细度、强度、伸长率、回弹性等物理性能进行,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三个等级。

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

羊驼毛原料的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要求。

标准实施

DB14/T 1296-2016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相关企业和从业者应按照本标准要求进行羊驼毛原料的生产、加工、流通与使用,确保羊驼毛产品质量。

DB14/T 1296-2016《羊驼毛原料鉴定与分级》标准的发布实施,对于规范羊驼毛原料市场、提升羊驼毛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相关企业和从业者应积极学习和应用该标准,共同推动我国羊驼毛产业的健康发展,消费者在购买羊驼毛产品时,可参照该标准对产品进行鉴别,确保购买到优质羊驼毛产品。

标签: 标准解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