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 769-2022,浮宫杨梅栽培技术规范,推动产业品质升级新篇章
《DB35/T 769-2022 浮宫杨梅栽培技术规范》旨在提升果实品质,推动浮宫杨梅产业升级,规范从品种选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详细阐述,为果农提供科学指导,助力产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福建省的浮宫杨梅,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凭借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为了规范浮宫杨梅的栽培技术,提升果实品质,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我国最新颁布了DB35/T 769-2022《浮宫杨梅栽培技术规范》,本文将围绕这一规范,详细介绍浮宫杨梅的栽培技术要点。
浮宫杨梅栽培的地理环境
浮宫杨梅主要分布在福建省泉州市的浮宫镇及其周边地区,该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非常适合杨梅生长,栽培浮宫杨梅的地理环境应满足以下条件:
- 土壤:以沙壤土、黄壤土为佳,土壤pH值宜在5.5-6.5之间,有机质含量要丰富。
- 气候:年均气温在18-22℃之间,年降水量在1200-1800毫米之间,无霜期在250天以上。
- 水源:靠近水源,便于灌溉。
浮宫杨梅的栽培技术规范
栽植时间
浮宫杨梅的栽植时间通常在春季或秋季,春季以3-4月为佳,秋季以9-10月为佳,栽植前,应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苗木。
栽植密度
浮宫杨梅的栽植密度一般为每亩33-55株,行距3-4米,株距2-3米。
栽植方法
栽植时,应将苗木的根均匀展开,避免根扭曲,栽植深度以苗木根颈略高于地面为宜,栽植后,应及时浇透水,以利于苗木成活。
栽植后的管理
- 浇水:栽植后,要及时浇透水,保持土壤湿润,生长期间,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湿度,适时浇水。
- 施肥:浮宫杨梅的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在生长期间,一般施用3-4次肥料,分别在萌芽前、开花前、果实膨大期和采果后进行。
- 修剪:修剪是浮宫杨梅栽培管理的重要环节,修剪时要保持树形美观,利于光照和通风,一般每年进行2-3次修剪,分别在春季萌芽前和秋季采果后进行。
- 病虫害防治:浮宫杨梅常见的病虫害有蚜虫、红蜘蛛、炭疽病等,防治方法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农业防治主要是加强田间管理,保持树体健康;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天敌控制病虫害;化学防治要合理使用农药,避免农药残留。
采收与加工
浮宫杨梅的采收时间一般在6-7月,此时果实成熟度较高,口感最佳,采收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果实损伤,采收回来的果实要及时进行加工,以延长其保鲜期。
DB35/T 769-2022《浮宫杨梅栽培技术规范》的发布,为浮宫杨梅的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遵循这一规范,可以有效提高浮宫杨梅的果实品质,推动产业升级,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有力保障,我们应关注市场动态,不断创新,为我国特色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