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DB31/T 1345-2022,荷斯坦奶牛蹄病防治新规范,推动产业健康升级

团体标准 603
《DB31/T 1345-2022 荷斯坦奶牛蹄病防治技术规范》深入解析,旨在推动我国奶牛产业健康,规范涵盖蹄病预防、诊断及治疗,为养殖户提供科学指导,保障奶牛健康,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奶牛产业的迅猛发展,荷斯坦奶牛在我国奶牛养殖领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蹄病作为奶牛养殖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对奶牛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提升荷斯坦奶牛蹄病的防治水平,确保奶牛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我国于2022年正式发布了《荷斯坦奶牛蹄病防治技术规范》(DB31/T 1345-2022),本文将对该规范进行详尽解读,旨在为我国奶牛养殖者提供有益的指导。

解析DB31/T 1345-2022,荷斯坦奶牛蹄病防治新规范,推动产业健康升级,解析DB31/T 1345-2022,荷斯坦奶牛蹄病防治新规范,推动产业健康升级,2022,2,技术规范,第1张

《荷斯坦奶牛蹄病防治技术规范》主要内容

蹄病定义及分类

本规范明确了蹄病的定义,即指奶牛蹄部所发生的各类疾病,如蹄叉炎、蹄底炎、蹄叉腐烂、蹄壁破裂等,根据病因、症状、病程等特征,蹄病可分为急性蹄病和慢性蹄病两大类。

蹄病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

规范分析了蹄病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饲养管理不当、蹄部卫生状况、饲料营养不平衡、环境应激等因素,气候、饲养密度、饲料质量、养殖设施等也是影响蹄病发生和传播的重要因素。

蹄病诊断及鉴别诊断

本规范详细介绍了蹄病的诊断方法,包括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和影像学诊断等,规范强调了鉴别诊断的重要性,以便准确判断蹄病的类型和程度。

蹄病防治措施

(一)预防措施

为降低蹄病发生率,规范提出了以下预防措施:

  1. 合理搭配饲料,确保奶牛营养需求;
  2. 保持蹄部清洁卫生,定期清理蹄垢;
  3. 加强饲养管理,避免应激;
  4. 选用优质饲料,确保饲料安全;
  5. 优化养殖环境,降低饲养密度。

(二)治疗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蹄病,规范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措施:

  1. 急性蹄病:及时清除蹄部坏死组织,应用抗生素、抗炎药物等治疗;
  2. 慢性蹄病:清除蹄部坏死组织,修复蹄部损伤,定期更换蹄叉垫,必要时进行蹄部整形手术。

蹄病监测与评估

规范强调了蹄病监测与评估的重要性,要求养殖场建立蹄病监测体系,定期对蹄病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荷斯坦奶牛蹄病防治技术规范》(DB31/T 1345-2022)的发布,为我国荷斯坦奶牛蹄病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养殖者应认真学习该规范,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蹄病发生率,提高奶牛生产性能,助力我国奶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标签: 20222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