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4325-2022,智能泵站设计导则,推动泵站行业智能化变革

团体标准 603
《DB34/T 4325-2022 智能泵站设计导则》发布,为泵站行业智能化升级提供规范,推动行业迈向高效、智能新阶段。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浪潮中,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泵站作为水资源调配的关键设施,其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起着决定性作用,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泵站成为泵站行业发展的新风向标,DB34/T 4325-2022《智能泵站设计导则》的问世,为智能泵站的设计与建设提供了权威的技术指南,标志着我国泵站行业智能化转型的步伐迈入新阶段。

DB34/T 4325-2022,智能泵站设计导则,推动泵站行业智能化变革,DB34/T 4325-2022,智能泵站设计导则,推动泵站行业智能化变革,2022,2,智能化升级,第1张

DB34/T 4325-2022《智能泵站设计导则》的核心内容

智能泵站设计原则

《智能泵站设计导则》明确了智能泵站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具体包括:

  1. 安全可靠:确保泵站设备、系统及运行过程的安全可靠,有效降低事故风险。
  2. 经济合理: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合理选择设备、材料和施工方案,降低建设成本。
  3. 技术先进: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技术和管理方法,提升泵站运行效率。
  4. 环境友好:减少泵站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智能泵站系统组成

智能泵站系统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1. 泵站本体:包括水泵、电机、传动装置、电气设备等。
  2. 监控与控制系统:负责对泵站设备、运行状态、环境参数等进行实时监测、控制和调度。
  3. 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负责采集泵站运行数据,实现远程传输和共享。
  4. 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泵站运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应用,为泵站运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智能泵站设计要点

  1. 泵站选址:综合考虑水源、地形、地质、交通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泵站位置。
  2. 泵站规模:根据水资源需求、输水距离、地形地貌等因素,合理确定泵站规模。
  3. 设备选型:根据泵站规模、运行参数、设备性能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设备。
  4. 监控系统设计:根据泵站规模、设备类型、运行需求等因素,设计合理的监控系统。
  5. 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结合泵站运行特点,设计功能完善、操作简便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智能泵站设计导则的应用价值

  1. 提高泵站运行效率:通过智能化设计,实现泵站设备、系统及运行过程的优化,提升泵站运行效率。
  2. 降低成本:智能泵站可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发现故障并进行维修,降低维修成本。
  3.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智能泵站可实时监测水资源需求,实现水资源的合理调配,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4. 保障泵站安全:智能泵站可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保障泵站安全运行。
  5. 促进泵站行业智能化发展:DB34/T 4325-2022《智能泵站设计导则》的发布,为泵站行业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推动泵站行业转型升级。

DB34/T 4325-2022《智能泵站设计导则》的发布,为智能泵站的设计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指导,标志着我国泵站行业智能化升级的步伐进一步加快,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智能泵站将在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